昨日,国土部通报了对比亚迪公司陕西项目违规占地的处罚决定,在未经上报的4369.2亩(耕地3972.05亩)征用土地中,实际占地736.65亩(耕地681.03亩),因此决定没收比亚迪公司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294.66万元罚款,同时,给予陕西省相关官员处分。
违法用地问题屡禁不止,而国土部的“问责”虽然一直高调,却总是少一记强有力的勾拳,从而使得土地违法问题难以真正成为高压线,而是变成了橡皮筋,可松可紧。在今天,国土部的土地问责更加急迫,甚至被媒体冠之以“问责风暴”。比如此次将包括比亚迪公司在内的4起二季度挂牌督办的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结果公之于众,无疑表明了国土部的“问责”不是在放空炮,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很让人鼓舞。
关于土地问责,曾一度传出国土部部长坦言“压力极大”,从中可以看出此事的难度,做出处罚已属不易。可处罚如果只是点到即止,难以对土地违法形成震慑。对于比亚迪公司违规占地事件,舆论普遍认为是“撞到了枪口”,因此,如何处罚就显得有典型意义,从而对其他地方蠢蠢欲动的土地违规形成警示。从这个处罚结果来看,看起来很重,却不会疼。
不打招呼,动辄就是近4000亩的基本农田被占用,处罚不过也就是退回原点,将地面建筑清零,至于这区区不到300万元的罚款,对企业而言更是毛毛雨。而对于官员的处分,更是如清风拂面,不见丢官,只是警告、记过等处分。古代衙役打板子,有两种手法:一是声音很响亮,貌似下手很重,但不怎么疼;一是声音很低沉,以为下手比较轻,却早已经是皮开肉绽,甚至能够要了人性命。因此,就此事件而言,板子虽然打在身上,却没有锥心的痛感,难言震慑。不仅违规事件中的当事人对处罚“满意”,其他盯着问责效果看的地方政府恐怕也会松上一口气的。即使不幸被问责,最多是批评教育一番,责令改正,在当前地方经济发展对土地供应形成饥渴的背景下,这种问责难以收到当头一棒的效果。
很明显,这是地方政府睁一眼闭一眼下的违规占地,按照现有法规,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哪怕是1亩地也要经国务院批准。但是,边建边报,先建后报,将生米煮成熟饭的思维仍然存在于部分地方官员头脑中,理由无非是为了经济发展。偏柔的处罚,仅仅是面上交代过去了,对于违法占地情况丝毫起不到警示作用,毕竟对于官员,丢官才是最紧要的。问责须得问到根子上,如果将板子打在企业身上,给官员的只是个痒痒挠,这类土地违法事件仍将不断冒头,因为犯错的成本是如此低廉,被国土部抓住了就改,改完再犯,猫捉老鼠无穷尽,到最后,猫累了,鼠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