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首个公租房小区,亦城茗苑小区成为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的民心工程。但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该项目共可提供房源为4500套,分为两个项目X17R1和X31F1,其中X31F1中,有16套是74平方米的一居室,2000多套为90平方米的两居室。
9月19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公租房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要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这种大户型的公租房是否合理,引起广泛关注。
户型超标
记者了解到,亦城茗苑小区位于开发区核心居住区,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总提供房源为4500套,户型面积为40~90平方米,其中两居室套数达到4000套。
今年3月,亦城茗苑开始向承租人发放钥匙,张亮(化名)首次获得承租资格,此次他拿到的是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张亮告诉记者,和原来在外面租的70平方米房子相比,这次的租金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基本维持在2000元左右。和张亮一样,开发区内超过一半的员工都获得了这样大小面积的公租房。
然而根据北京市规定,公租房户型分为4种,单居套型为30平方米左右,小套型为40平方米左右,中套型为50平方米左右,大套型为60平方米以下。显然,亦城茗苑公租房建设面积不符合上述指导意见的区间范围。
21世纪不动产商业地产总经理蔡宇翔告诉记者,公租房是给特定人群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基本居住需求,而70~90平方米的房屋已经达到了销售水平。
在蔡宇翔看来,如果公租房面积过大,将会导致一部分人持续“拥有”,出现不能循环使用的现象,而公租房本身是为特定人群设置的过渡产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认为,40平方米户型的面积,满足基本居住需求,能够有效减少寻租的可能。
既然面积过大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那么对于4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是否能够满足基本居住需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李斌认为,“高层建筑的得房率在80%左右,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的住宅,实际净使用面积应该在25~27平方米,这个净使用面积对于一室一厅是足够的。”
李斌认为一些公租房建筑面积达到70~80平方米是一种浪费。这个面积的房子性价比并不高,处于一个尴尬的界点,两居偏小,一居偏大,而且租金上也没有优势。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公租房建设中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类是市、区政府来建设和收购;第二类是产业园区建设公租房;第三类是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租赁房。
“第一种属于政府行为,会严格按照指导意见的户型、租金等方面规定。而后面两种,因为有企业参与,如果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它肯定会建设更好的,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曲线留住人才的砝码。”中原地产市场部张大伟分析。
分配受疑
北京公租房覆盖范围不但包括符合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等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刚毕业的大学生、新就业的职工,还包括一些在北京有稳定工作的外省市来京家庭。
但在这些分配人群中,记者却发现公租房更多的是被分给特定人群,特别是产业园建设的公租房俨然变成了名企精英的“专用房”。
在亦城茗苑项目中,有超过一半的公租房分给了园区高端技术人才,而在另一个生活区鹿海园四里、海淀园区苏家坨同泽园西里一期两个公租房项目里,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园区中骨干企业的核心人才,公租房成为企业提供给优秀员工的奖励,鲜有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住。
此外,为吸引人才,北京还向部分公司员工出租公租房,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获得了29套公租房,中关村科技园内的1000多名科研人员也将优先获得政府推出的面向中关村人才的公租房。
对于这些优先获得了承租资格的人才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却值得考虑。
根据北京市相关申请政策,2人申请经适房的,要求申请人取得北京市城镇户口满3年,家庭年收入3.63万元及以下,资产27万元及以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及以下。申请限价房的,3人及以下家庭申请的,要求家庭年收入8.8万元及以下,资产57万元及以下,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科研人员月平均工资在5200元左右,年收入在6.24万元,以此推测,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可能并不符合购买经适房、限价房的条件,因而也不符合出租公租房的条件。
21世纪不动产商业地产总经理蔡宇翔认为,公租房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住房资源的再分配,其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实。
同时,蔡宇翔表示,在所有保障房品中,只有公租房与新进入城市人口有关。2011年的公租房仅仅220万套,占保障房的22%。未来的五年,3600万套保障房中,公租房总套数大约800万套,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增城市人口,每年却是1500万人。那么6000万的新增城市人口,面对的是800万套公租房,对于这样的差距,目前阶段,公租房应最先解决量的问题,政策应该更多地向建筑数量上倾斜。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