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要完成33.2万套保障房。各市怎样部署、组织?资金投入和计划完成情况如何?保障房如何管理,会不会出现开宝马住保障房的情况?带着这些问题,山东省人大常委会10月份对山东省保障房建设总体情况进行了视察。正在进行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21日专题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
开工率已达到107.4%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21日的本次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承敏代表视察组对我省的保障房建设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截至9月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已开工34.8万套,开工率107.4%,是全国最早达到100%开工率的五个省份之一。全省已落实用地2127.48公顷,其中新增用地880.6公顷,存量用地1246.88公顷。各地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截至9月底,全省已落实资金510.5亿元。
保障房的质量如何?报告中说,视察组按照视察项目不低于20%的比例,随机抽取了178个项目实地查看,占项目总数的23.2%,“现场查看的建设项目能够较好地执行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质量安全处于总体受控状态。”
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头是建设,另一头是管理。会不会出现开奔驰宝马还住保障房的情况,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本次视察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报告中说,各市制定了住房保障管理办法,采取公开摇号选房的方式确定保障对象,实行年度复核,对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及时予以清退,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及管理的公平公正。
“从入户调查座谈的情况看,受保障群众普遍表示满意,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连承敏表示,我省初步建立了严格的年度复核和退出机制,到今年9月份,共有2.1万户家庭因收入住房条件改善而退出保障。
有的市将外来工、农村低保户纳入保障
报告指出,保障房开工建设以来,我省各级坚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列为“一号民心工程”,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
土地供应是保障房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东营市针对住房用地年度计划早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下达的情况,提前预留92.06公顷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指标,今年实际供地18.19公顷,真正实现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
在确定保障范围方面,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应保尽保和率先完成建成区的城中村改造,解决了40%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体住房问题;潍坊市将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莱芜市将城镇保障延伸到农村低保家庭。
在保障房质量问题上,泰安市对市区4.2万平方米在建保障房项目全部安装了远程监控装置;德州市专门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大检查;淄博市实行了保障房工程质量覆盖巡查制度;菏泽市建立了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参加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招投标督查制度,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保障房分配中是否会出现寻租及谋取利益的情况,如何实现公平公正?报告指出,各地普遍建立了住房保障资格审核公示制度,青岛市在全国率先研究开发了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烟台市对申请保障的人员,按年龄大小、来烟时间、人口多少、收入高低、住房状况等因素综合打分排序,向社会公开;临沂市聘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检法负责人和社区人士等作为社会监督员实行全程监督,并规定在小区配建不少于4‰总建筑面积的经营用房,其经营收益反补小区物业费用的做法,得到了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防止不符合要求的住房“搭车”建设
“建设好了保障房,还要注意后续管理问题。”省人大代表杨慧说,在入户调查中,有居民反映住进保障房后,户口没能及时迁过去,导致孩子上学还要回原学区,结果要绕大半个城市。
报告指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尽可能满足被保障家庭就近居住、就业、就医、就学、出行需要,实现不同阶层的平等、和谐相处。对保障性住房的户型、面积、功能要统筹考虑,突出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
“要防止不符合要求的住房‘搭车’保障性住房。”省人大代表于安玲说,在检查中,发现一些大企业、单位争建职工住房,“企业为职工建房本是好事,但如果打着保障房的名义建设商品房甚至高档房,享受国家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是不公平的。”
“资金还是个大问题。”报告指出,由于受今年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保障性住房融资困难,市县配套资金压力较大。由于今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相当一部分要结转到明年,建议进一步加大省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确保土地出让净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提取比例的足额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有钱人住进保障房的现象,与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报告建议,各市应普遍建立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开发建立以“地、楼、房、户、人”为数据结构的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为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退出审核提供数据支撑平台。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