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万柳新“地王”在一片喧哗声中诞生,曾经冷清的土地市场再次门庭若市。同时,北京、上海等地楼盘又现“坐地起价”、“漏夜排队”场景,似乎都在印证房地产市场正在转暖。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商有意误读政策信号,背后是希望放松楼市调控,再次炒高房价的欲望,这将把房地产行业再次推向艰难境地。而要捍卫调控成果,必须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
楼盘坐地起价 演绎“供需两旺”假象
两次降息后,开发商逐步告别“以价换量”阶段,多家楼盘应声涨价。据北京商报报道,北京通州京贸国际城项目,年初价格仅为13800元/平方米,7月3日开盘时均价涨至16000元/平方米。与之相邻的月亮河o御泉公馆,对外报价为28000元/平方米,比此前的每平方米19000元上涨近万元。
中新网房产频道综合各大统计机构数据显示,7月前8天销售套数超过20套的住宅项目合计有28个,销售均价出现上涨的项目有17个,占据总项目数量的比例为61%。其中涨价幅度最高的是房山区的天恒乐活城,涨幅为31.58%。
进入7月中旬,上海楼盘也渐渐开始收窄优惠。东方早报报道称,7月上海提供打折优惠的楼盘共计210个,较截至6月25日统计的213个减少了3个。7个楼盘由于优惠活动截止或房源售罄而取消优惠,另有3个则明确将降低优惠幅度。
此外,6月六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继续全线上涨。中原领先指数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环比涨幅均在1.0%以上;天津和成都环比涨幅略低,不超过0.5%。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楼市的预期有所变化,部分业主开始上调房源报价或降低优惠幅度,使得成交价格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商不断抬高楼盘均价的同时,也不忘自导自演“楼市热销”的假象。据悉,南京一家开发商宣称,其开发楼盘2小时内热销近百套房源。首次开盘日就出现客户提前一天到售楼处门口排队等待开盘的现象,致使其不得不临时调整开盘时间。但事实上,该楼盘认购与成交相加,总共不过84套,与其200余套的总推房量相比,成交程度远够不上“热”。
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开发商呈现出的“供需两旺”,演绎成分更大。开发商的炒作,既为吸引眼球、累积新一批客户,更为自己的房源涨价铺路。爆炒“热销”后,新房价格已有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