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近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青岛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低碳试点城市。根据方案,到2015年青岛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8% 。在青岛市低碳发展规划研究项目组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讲师王克博士看来,减少高耗能产业、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发展完善公共交通等措施,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比的同时,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让城市的树更绿海更蓝。
有资本和底气的地方才敢报
经过9个月的努力,青岛市政府上报的《青岛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青岛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低碳试点城市。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试点大多是城市和省份自己报,“一般有资本和底气的地方才敢报。”
青岛的资本和底气首先来自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11年初至2012年3月,亚洲开发银行与青岛市政府联合立项开展青岛市低碳发展战略规划项目的研究,研究成果包括青岛市低碳发展战略与规划、为青岛市发改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升青岛在国内外低碳发展领域的影响等。全程参与了项目规划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讲师王克博士告诉记者,这次青岛上报的实施方案里很多内容都来自于这个低碳项目研究里的内容。
“青岛不入选,试点不完整”
除了自身积极做的大量基础工作,地域优势和城市特点也是青岛入选的重要原因。
“发改委这次选的第二批29个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有区域代表性,二是要有发展阶段的代表性。”王克向记者解释道,在区域上山东是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的重要省份,同时山东也是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都排在前列的省份,所以必须在山东选一个城市,而青岛作为东部沿海的港口和工业城市,能代表一大批城市。
早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就确定了第一批低碳省区、城市的试点,林伯强告诉记者,第二批入选的地区与第一批特点差不多,要么是工业相对不发达,碳排放本身就少;要么就是经济发达,有钱去做低碳城市的建设。他以第一批入选的厦门为例向记者介绍说:“厦门本身高污染的工业就少,它入不入选,都是很低碳的城市。”
在王克看来,这次入选的29个城市中,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其实试点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北京、上海等城市,其本身工业就比较少了,已经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了,不会涉及太多经济结构调整。”王克告诉记者,“我们私下里说,如果青岛不入选,那么这个试点就不完整。”
■调研调整经济结构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第三产业比重应占60%以上
城市要节能减排,必须先搞清楚自己的“家底”,也就是一个城市在哪些领域还有碳排放减排的潜力。据调查,青岛最大的碳排放来自工业,如果要减排,必须降低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并将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60% 以上。
工业是最大碳排放来源
2012年3月完成的低碳研究项目摸清楚了青岛的碳排放清单。
“根据这份研究报告,与那些以服务业为主的发达国家城市不同,青岛市的经济产出主要源于工业。依据国际经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关系。”王克告诉记者。
根据 2009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工业是岛城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建筑和交通则分别是第二大和第四大排放部门。在工业中,钢铁行业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 ,约占总排放的四分之一;在交通中,营运交通是主要的排放源 ,其中水运约占交通部门总排放的四分之一。
“交通部门中,随着青岛市港口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这些非营运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迅速增长,2009年非营运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70%,将来这个数字可能会增长更快。”王克分析。
此外,新建的酒店、购物广场、办公建筑等岛城公共建筑的高速增长导致建筑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快的源头之一。
“大楼需要供暖、空调、照明,酒店、购物广场、电影院等公共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普通建筑还要大。”王克总结道,“城市越发达,总建筑面积越多,总建筑面积中的公共建筑面积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越多。”
扶持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青岛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8%,到2020年力争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此后连年下降。
王克认为,青岛要是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比如创造同样的价值,服务业要比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要低,而在工业内部,高速机车、造船等高级制造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要比单纯的钢铁企业要低。”王克建议,在制定规划时,青岛应该调整好结构,多发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根据研究,经济结构调整对于青岛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发挥关键作用,其对于实现2015年和2020年目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44%和41%。“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青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要将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60% 以上。”王克表示。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中提到,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青岛将大幅提高天然气供气能力和使用范围,因地制宜发展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应该发展一些零排放的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我们在规划书中也提到了这些,但从青岛的实际来看,青岛的地理位置不太适合这些能源。”王克认为,现在看来,青岛应该多发展天然气能源,用天然气来代替煤,因为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煤炭的三分之一。
根据青岛实施方案的规划,到2015年,青岛天然气供气量争取达到24亿立方米,比2010年提高4倍,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争取达到8%以上。鼓励乘坐地铁和公交
在一些市民看来,从节约资源能源、环保以及减少碳排放等角度看,低碳城市会不会降低生活水平?
在王克看来,低碳城市不仅不会降低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反而能为市民提供更清新的空气、更便利的生活。
“比如,使用天然气能源后,城市的雾霾天气也将会改善。”王克告诉记者。
另外,提倡使用乘公共交通也是市民参与减排的方式之一。
一项数据显示,乘坐小轿车的碳排放为220千克/1000公里,乘坐火车的碳排放为50千克/1000公里,而乘坐公交车的碳排放为60千克/1000公里,比开私家车低得多。
“说服市民少开私家车而乘坐公共交通的办法就是提供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王克表示,“青岛马上就要通地铁了,如果地铁出口和公交站点之间实现零换乘,再加上一些价格杠杠措施,比如提高市内停车费,就能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数量。”
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减排。例如按照统一的计算工具折算,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可以减少碳排放0.01千克、少抽一包香烟可以减少碳排放0.02千克、少用一公斤洗衣粉可以减少碳排放0.72千克、节省一度电可以减少碳排放1.002千克。
“市民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 ,比如用节能灯,家用电器要关机而不是待机等。”王克表示。
少用煤炭减排效果最快
与第一批相比,第二批入选地区方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多数城市都提出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的时间,也就是在峰值年之后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下降。比如温州、青岛等城市初步确定了达到峰值的年份,分别为2019年、2020年。
在林伯强看来,峰值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峰值一般都是预估的”,他说,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对第二批试点城市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其更好地减碳。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于低碳城市的评估,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和体系。”林伯强告诉记者,“比如一个城市哪些方面达到什么标准就算是低碳城市了,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林伯强本来以为入选了低碳试点地区,可能国家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和考核标准。“但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针对性的政策出台。”林伯强说,现在试点大多是靠地方政府自愿,可能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这可能会使地方政府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其实本身地方政府每年也都有节能减排的指标,这个已经把它限制得很厉害了。”
林伯强认为,目前,建设低碳城市最大的难点在于能源消耗还有一定的惯性,短时间很难改变。“这就是为什么要在这些有钱的地方搞试点,这些地方本身有必要也有能力去做一些改变,加入试点可能就是顺水人情了。”在他看来,降低煤炭的消耗是最能见到效果的,“煤炭在所有的能源消耗中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你把这个慢慢换成清洁能源,温室气体的减排效果会很明显。”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