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市民向记者反映,所购买的房屋实际高度与开发商在合同中承诺的高度不相符。
层高、净高不能画等号
市民王先生:2011年在英雄山路一小区购买一处房产,合同中规定,层高为2.9米,但入住后发现,实际高度不足2.8米,认为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
开发商:已经与王先生就此事进行沟通,合同规定的是层高,但王先生测量的是房屋的净高,层高与净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值肯定不一样。
释疑:《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室内净高是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室内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公式是:层高=室内净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就叫室内净高。《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一般是就住宅层高进行约定,而许多买家在交房验收时测量的是室内净高,忽视了楼板厚度,因此产生了误解。
住房高度猫腻不少
消费者与开发商在层高问题上发生纠纷,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没有弄清层高的概念,另一方面很多开发商在层高上小动作不断。
记者从一位房地产开发商那里了解到,如果在层高上缩水,开发商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业内有个公开的秘密,每层楼的层高降低10厘米,建造成本就减少总价的1%。”消费者购买房子时,多会留意价格、面积、楼层、朝向、位置、交通等因素,但却很少人注意到住宅层高,也不了解层高的定义。层高虽然不是大问题,但却会影响到日后居住的舒适度,如果住宅层高太矮,住起来就很压抑,所以在买房前,要留意住宅层高。如果开发商合同中规定的层高确实存在“缩水”问题,则开发商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可以向开发商提出赔偿。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