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态势愈加清晰。1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与11月上半月相比,11月下半月全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有9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占比达六成。实际上,自一系列调控以来,“发烧”的全国楼市就得到了有效遏制,有分析直言本轮楼市新政导致的房价涨幅拐点已经出现。不过考虑到尚有不少高价地块未形成有效供给,且未列入调控的二三线城市出现接棒领涨的势头,明年房地产市场依然将出现一定的波动。
九大城市房价环比下降
具体来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出现环比下降的九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南京、杭州等二线热门城市,房价降幅在0.1-0.9个百分点之间。与此同时,还有2个城市环比持平;其余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回落至1%以内。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分析指出,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作用下,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房价走势明显趋稳。
而在70个大中城市中,11月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减少,分别比上月减少7个和8个;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增加,分别比上月增加4个和7个。刘建伟表示,分城市看,11月一二线城市房价走势继续呈现积极变化,其中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基本持平,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回落0.4和0.6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房价环比涨幅进一步回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回落0.9和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三线城市房价总体较为稳定。
“观察近4个月的数据,11月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继续减少”,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而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最高增幅在收窄,最大跌幅也在收窄。
楼市降温拐点初现
在印证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同时,11月的房地产数据还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2个月出现回落,二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也从11月开始回落。“‘9·30’新政后,房价出现了明显扭转,1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住宅环比涨幅、二手房价格涨幅均创下了今年春节以来的最低点,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快速收窄”,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从数据特点看,本轮楼市调控导致的房价涨幅拐点已经出现。
实际上,已有不少数据可以支撑这一判断。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5%,连续4个月上涨后首现下滑,与此同时,前11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均有所回落。至此,房地产开发三大指标出现了同步放缓。与此同时,老牌的房价“领头羊”城市也“风光不再”。11月全国百城房价指数显示,深圳市样本均价为55040元,环比跌0.2%,是一线城市中率先下跌的城市。
而据不完全统计,以二手房交易为主的北京市12月上旬二手住宅共网签4955套,环比下降27.6%,同比降幅也达23.7%。
不过在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看来, 70个大中城市房价、房地产投资增速等平均数据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不能代表市场的整体情况,“我国楼市地域差距巨大,不少四五线城市仍然面临着高库存的压力,只有当地的数据才能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全国楼市是否已经出现了拐点不能一概而论地判断”。中国城市产业发展联盟主席陈宝存也指出,不少重点城市近年来出让了不少高价地,持地企业势必仍将开发高端楼盘,是否出现拐点尚待进一步观察。
明年一季度或全面下降
密集发布的楼市新政效用尚未完全显现,刚刚闭幕的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抛出一颗重磅炸弹,即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有分析认为,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房价都失去了继续上涨的空间,明年一季度或掉头向下。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从四季度全国楼市政策导向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政府的楼市政策核心,国家也在通过这些政策实践研究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但陈宝存直言,一系列调控政策只能短暂压制一二线热门城市房价,随着高价地块向重点城市全郊区、东部三线城市及中部城市转移,未被列入此轮楼市新政的城市将接棒领涨,“虽然相比一线城市,这些城市房价涨幅作用对均价的推动作用较弱,因而明年全国房价总体涨幅将出现放缓,但并没有下降的契机”。而在胡景晖看来,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解决产业、人口布局的不合理及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匀,这样才能引导人口向三四线城市流动,缓解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口压力,平衡各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