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各地中小学逐渐进入招生季,学区房话题逐渐升温。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近年来一些城市接连出现高价,甚至天价学区房,一些中介机构也趁机炒作,价格不断攀升的学区房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性问题。
这一方面加重了家长们的焦虑和恐慌情绪,被迫大搞学区房竞赛,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另一方面,一些学区的房价涨幅明显过高,投资和投机性并存,已逐渐显露出击鼓传花迹象,且扰乱了房价预期。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在一些城市,房产成为中小学录取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当教育资源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的房产之上,学区房问题的出现就有其必然性。而当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人民群众追求较好教育的普遍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则进一步催化了学区房过热的现象。
优质教育资源成了“对口”房产价格的加分项,这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据第一财经记者的调查,一些城市的中小学名校周边,哪怕一墙之隔,同一区位“对口”学区房的价格和非“对口”房产的价格也差异很大。甚至一些城市曾出现十几平方米的过道房、车库房卖数百万元的怪现象,就是因为这些“奇葩”房产能够让购房者落户,且进入对口的优质学校。
这种案例的增多,让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逐渐出现“拼资产”、“拼房子”的迹象,这显然有违于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公平发展的主要目标,提高了低收入群体接受公平教育的难度,容易放大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思想层面的共识容易达成,但实际的解决方案如何实现?滴水穿石,学区房的过热和畸形现象非一时形成,解决也非一日之功。从短期着眼,亟需对中小学招生录取方式进行优化改革,打破一些城市以房产为入学主要依据的现行模式,淡化学区房的概念。
具体来看, 一些城市已逐渐推行由单校划片到多校划片的招生政策改革,此举可以增加以房产方式入学的不确定性,这可弱化家庭去投资学区房的驱动力。
最新的案例来自北京市海淀区。3月23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和海淀区房管局联合发文,提示购房风险,即涉及学区房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并根据学位情况派位入学。
当然,也需要警惕“多校划片”后出现学位资源分配不透明的问题,地方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招生录取流程的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
从长远来看,要想真正解决学区房畸形和过热问题,还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化。当前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仍不够均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要通过政策措施,让城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充分流动,整体提升教育水平,让民众真正能安心就近入学。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教育均衡并非低水平下的均衡,不是在教育上削峰填谷,也不是要消灭名校优质校,而是要通过教育资源要素的流动来填补教育洼地,补齐教育短板。
一些城市推行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就是一条继续探索的路径,这既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儿童接受较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又可以缓解优质学校数量短缺带来的哄抢学区房问题,降低学区房因教育资源附加产生的溢价效应。
此外,从城市和城乡布局来看,新增教育投入和资源要更多向新城区倾斜,不要过度集中到中心区域,以便解决新市民群体的教育难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与很多领域一样,针对学区房的相关改革也会带来阵痛,也会触及某些群体的原有利益格局,但为了维护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相关城市相关政府部门理应从大局出发,着眼长远,去真正推动学区房问题的解决。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