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8月,虽然不少城市的楼市交易量继续着7月开始的调整,但土地市场依然供求两旺,如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上周中国20个重点城市共推出土地142宗、环比增加95%,成交土地86宗、环比增加83%。而其中,相对于供地“稀少”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更为活跃,有71宗地成交。 经过去年的“冷战”后,今年以来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速度加快不少,房企在二、三线城市圈地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由此,本期地产投资将目光从今年一致猛涨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转向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它们更能代表中国楼市的“大多数”。 开发空间更大 开发商策略性拿地 今年开发商在二、三线城市的拿地态度并不比在一线城市低。“地方楼市局面各不相同,但只要看得到发展空间,开发商的投资冲动一直存在,”有重庆的开发商向记者表示。以重庆为例,今年6月重庆土地的供应量和交易量从前五月的各只有几十万平方米一下冲高到649万和646万平方米,业内认为这与楼市销量攀升后政府供地和开发商拿地的信心激增都有关。 中原地产的分析师认为,开发商在二、三线城市同样表现活跃,主要是因为二、三线城市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化进程也使得开发空间较大,而地价又比一线城市的便宜,土地市场的竞争激烈度也相对较小,无论是对于全国性发展的大开发商,还是在行业整合中寻求生存空间的中小开发商,都具备机会。 而除了楼市回暖、信心恢复,开发商愿意落子二、三线城市也与其发展策略相关。如重庆楼市“老大”龙湖地产本周宣布以6.44亿元竞得江苏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一幅居住用地。龙湖坦言,自2004年开始全国化发展后,执行的就是“区域聚集”战略,其中,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是重点发展的战略区域,所以继2007年底首次进军上海后,此次又首度在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拿地,正体现了这一战略。 又如被称为行业“龙头”的万科,今年所拿土地基本上回避了竞争激烈、价格畸高的一线城市,而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拿地。在其最新的7月业绩公告里就可看到,当月新增了4个土地储备项目,其中包括武汉、中山、佛山3幅二线城市土地,而上半年万科的新增项目也主要位于沈阳、鞍山、青岛、佛山、无锡、厦门、福州、重庆等二、三线城市。在业内看来,这些城市一方面是万科已经有所布局的地方,另一方面往往项目体量较大但地价不算很高,所以容易形成联动开发,也能增加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楼市表现各异 业内关注供求风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那些主要的二线楼市虽然利润空间及不上一线城市,但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小。如上述重庆开发商向记者介绍,上半年重庆楼市一手房成交量先是连升四月,5、6月份虽然冲高下滑,但也仍维持在同比翻番的水平。 “虽然经过上半年的一轮成交释放后,刚性需求呈现阶段性疲软,但供不应求的局面依然明显,所以不少开发商近期一边踊跃拿地填补空缺,一边也在酝酿涨价。” 不过,二、三线城市的楼市表现也并不步调一致。如在本周国家发改委刚发布的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情况中,新建住房销售价格7月环比6月下跌的仅兰州、沈阳和泉州3个城市,上涨的二、三线城市则有59个,宁波、大连等城市的涨幅还和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同排在第一梯队。但同比去年来看,二、三线城市的楼市回暖速度还赶不上一线城市,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虽有42个城市,但也有23个城市同比下降。二手房价格也是如此,环比下降的虽然只有南宁、石家庄、呼和浩特和惠州4个城市,但同比下降的仍有25个之多。 业内也已开始关注典型城市房地产市场供求风险度,如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刚完成的对华东、华南、华北及中西部31个城市的住宅市场评估显示,基于今年二季度全国楼市的交易回升,31个城市中90%以上都呈现住宅供小于求的局面。如果按照当前市场存量加上未来一年预计供应量、再除以上半年月均成交量来计算消化周期的话,有14个二、三线城市和四大一线城市一起,消化周期不足18个月,也就是属于风险较低;还有天津、沈阳、西安等11个二、三线城市,消化周期在18-36个月的“合理范围”;但也有海口和兰州由于市场存量较大,消化周期超过36个月,处于高风险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