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资投资房地产领域,政策的暖风正扑面袭来。
6月7日,本报获悉,一份由商务部发出的旨在稳定外资规模的报告已经上报国务院,主题思路是在下一步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外商投资。
“这份报告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有30多条,包括外资进入房地产的政策和高新科技企业的认定标准等等。”商务部的一位内部人士指出,今后将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权限,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便利。
与商务部不谋而合的是国家外管局。就在不久前,外管局下发了一份不到200字的通知,意在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外汇登记手续。
两部门乃至今后可能会有更多部委的加入,关注的视线直指外资投资房地产,这一壮观的现象在两年前出现过。不过,彼时,商务部、外管局联合多个部门的着眼点在于加强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借用外债、外汇登记和结汇方面的管理,被业内称之为“限外令”,如今,各大部委的集体行动在方向上悄然完成了一个180度的转变。
“两部门的指导思路非常明晰,是在为外资投资房地产提供便利。”一家外资房地产公司高管指出。
在政策暖风的吹拂之下,外资基金的筹资冲动已经难以抑制,在数以百亿美元计的基金募集背后,沉寂多时的外资基金投资冲动一触即发。
政策暖风
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本轮国内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双重洗礼之后,政策方面对房地产行业释放出足够的暖意,效果显著。
国家统计局在6月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给房地产行业的转暖提供了注脚。数据显示,1~5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165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1~4月提高1.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46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
不过,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中,各项资金来源形势一片大好,唯一逆势下降的外商投资房地产数据相当刺眼。数据显示,1~5月,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225亿元,下降8.7%。
“迫于去年以来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的局面,监管部门萌发出放松外资投资的想法。”上述外资公司高管指出。
不仅仅只有房地产,外资投资规模的缩水已经成为监管层需要仔细审视的一个难题。商务部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41家,实际使用外资276.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4.2%和21%。
稳定外资规模成为商务部今年工作的指导思路。据上述人士透露,今年2月份以来,商务部开始在各地调研外商投资情况,并着手制定政策,在某些方面放开口子,以吸引并稳定外商投资,并形成一份稳定外资的政策建议报告上报国务院。
“在涉及房地产领域的内容,商务部征求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意见。”该人士说。
同步释放暖意的还有外管局。自5月以来,外管局发布了一系列资本项下部分审批权限、程序简化的举措。最新之举是在几天前,外管局要求,各外汇分局、管理部和外汇指定银行可直接通过商务部网站,查询检索已通过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名单,并据此办理外资房地产企业外汇登记和资本项目结售汇业务。
“现在还看不到实际效果,但对于外资而言却是一个信心上的鼓舞。”上述外资公司高管评价说。
投资意愿解冻
政策释放的暖意,让投资房地产的外资如沐春风。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从成交量激增,到销售均价抬升,再到开发商购置土地信心的恢复,复苏似乎正在向“实质性”阶段挺进。
“目前环境下,投资地产是可以考虑的。”IDG创始合伙人章苏阳告诉记者。
最先跃跃欲试的是地产外资投资基金。最新的消息是,荷兰国际房地产宣布正在募集第二只专注于中国的房地产机会基金,该基金目标规模为7.5亿美元,主要投资于一二线城市居民住宅发展项目。
与此同时,美林也完成了总值26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的募集。“最困难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我比较看好中国政府的救市政策。”美林亚太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业务主管蓬钢说,金融危机对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影响很大,当时资本市场几乎完全关闭了,很多投资内地房地产的外资基金受到影响。
据普凯基金创始人兼主管合伙人姚继平介绍,普凯基金在6月份已经启动了新一期基金募集,规模在4亿至5亿美元,目前已开始准备工作。同时,其人民币基金的募集也已开始,有望今年底完成,规模为5亿至10亿元。
跃跃欲试的外资基金名单往下拉,不乏凯雷基金、嘉德置地……粗略计算,从年初至今,已宣布开始募集资金的海外地产基金规模已达百亿美元以上。
对于此次地产外资基金的活跃,合富辉煌集团首席市场分析师黎文江(黎文江博客)表示,在货币贬值、利率下降的情况下,投资中国房地产成为海外资金保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外资参与拿地、收购、入股房地产企业的现象将重新涌现。
“现在房地产投资基金的风险偏好已发生了明显改变,房地产投资基金已从2007年的进攻型向保值型转变。”黎文江表示。
不过,借此期望外资投资房地产出现一波反转似乎并不现实。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在几天前发布的一份名为《中国2008—2009年吸收外资情况报告》指出,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还将继续进行,2009年房地产业吸收外资不可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现在到底是不是很好的投资机会,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姚继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