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汤汤兮,沂水纵贯南北;巍巍峨峨兮,蒙山绵亘东西。布绿叶之萋萋兮,结朱实之离离。山川田野,勃勃生机。”这是《临沂赋》对沂蒙大地的描绘。素以沂蒙山区著称的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中国地热城、中国书法名城和中国市场名城。
近年来,从建设“大临沂、新临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优化人居环境的高度出发,临沂市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临沂市提出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以来,始终坚持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发展速度,采取沿河布绿、拆丑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依法治绿等措施,先后开展了城市河道治理绿化、城市空地绿化、公园游园广场建设、道路绿化带建设、中心城区综合整治、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等系列性大规模创绿建绿工程。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在各部门人员上下一心的努力中,市区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各项绿化指标逐年提高。精心构建新城区绿化气势磅薄、老城区绿地星罗棋布,绿色植被与自然、人工环境和谐共存,林园相映、林水相依、品位高雅、文化底蕴深厚的园林绿化景观,构筑了城市绿化与城市建设协调快速发展的格局。
一组数字显示:自2003年以来,市区共新增绿地632.1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8.19%增加到41.02%,绿地率从27.08%增加到36.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8.7平方米增加到17.04平方米,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验收标准。
面对临沂这样一座古城,该怎样绿化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对此,临沂市有关部门针对城区内各区域绿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按照“整体推进,突破难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绿化潜力,实施了老城区精细绿化、新区大景观绿化、郊区产业绿化,形成了景色各异、别具韵味的绿化效果。
老城区精细绿化。为突破老城区绿化用地少这一瓶颈制约,临沂市先后采取了“见土钉绿、屋顶被绿、墙面贴绿、见缝插绿、沿路补绿”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绿化方式,建设“小、多、匀、精”绿地,突出“精、细、秀、美”特征。
新区大景观绿化。新区道路绿化按照“绿随路建,绿美结合”的原则,运用150多种植物,打造了别具特色的“绿色廊道”。对所有建成社区全部按照“全国先进、全省一流”的原则进行了绿化,达到或超过了“花园式小区”要求。对滨河景区、柳青河进行了绿化,建设完成了文化公园,形成了380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展现了气势恢宏的景观效果,成为城市新的亮点景观。
郊区产业绿化。临沂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广泛引入南花北草,既形成了全国的苗木生产基地,又组成了市郊一条亮丽的绿色长廊。城区相继建成鲁南花卉城等50余个苗圃,生产绿地面积达到442.71万平方米,苗木自给率达到82%。临沂经济开发区内,政府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辟出了一片面积8000亩的苗木基地。
针对绿化用地缺少、建设资金不足、维护管理不力等问题,临沂市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园林绿化新路子,有效提升了绿化水平。
结合旧城改造、河道整治等工程建设,加大了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绿化规划审批管理力度。对于绿地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重新修订并严格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城市绿线,不惜重金拆迁补偿,大规模建设公园、游园、沿河沿路绿地,创造了临沂史无前例的绿化发展速度。
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盘活城市存量资产,不断开辟融资新渠道,按照“谁经营,谁建设,谁投资”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全力拓宽资金来源。采取共建、捐款或捐建、冠名、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搞绿化。广泛开展了绿地认建、认养等公益性活动,实行了门前绿化养护责任制。先后开展了“听众植树林”、“同植共青林,共创园林城”、万人大型义务植树等活动。把道路绿化与苗圃建设融为一体,政府将道路绿化用地无偿提供给园林绿化公司,由园林绿化公司出资育苗,自行管理,自行受益。
加快体制改革,实行管养分离。按照政企分开、建管分离的原则,深入推进了园林体制改革。自2007年开始,逐步将公共绿地养护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养护单位。园林主管部门成立巡查考核队伍,对绿化公司养护的绿地实行巡查、监管、考核,实现了建养分开、管护分离。
在种种措施的努力下,临沂城区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出门见绿,人在绿中行,家在绿丛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努力让市民品尝到了回归自然的魅力,更让这座千年古城在现代园林绿化的装点下,散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