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调控急风暴雨般渲泄而下。收紧住宅消费信贷为核弹头的精准打压,使住宅为主导的出售型房地产开发黄金时代宣告终结。但这是否会引发产业链上下游的负面传导,甚至波及整体经济运营转而向下,肯定是包括决策层在内各界关注的焦点。新政出台十余天,已见到的现实是,全国大城市住宅交易量大幅下跌,开发商拿地热情减退,内地股市在全球股市企稳回升的形势下却走出单边下跌行情,银行业也将面临房价持续下跌可能引发的还贷危机和信誉风险。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起码去年在“保八”中权重价值仍然凸显,中央此次调控也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而非打压市场之意。可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变数诱因极其复杂,行政或是市场手段的调控历史上从没有拿捏到“恰如其分”最佳的状态,过去的每一次调控往往是事与愿违,房价不跌反涨。这一次又难免矫枉过正。“过重的”调控手段在抑制了房价上涨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会带来持续的不仅限于房产的市场跌落。房地产下滑拖累经济整体,近一周来的股市大盘行情即可窥见一斑。房地产虽然不健康,但终归是支柱产业,即便真想令其退出,也应缓慢抽血,以保经济全局平稳着陆顺畅转型。
无慵讳言,过去几年住宅房地产癫狂般突飞猛进,确实为经济发展特别是各地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带来的弊端是地方政府躺在土地财政上不劳而作,开发商不负责任并且轻而易举地获取暴利,房价则高至民众怨声载道,中央政府已到不得不下重药治理之地步。在保增长与保稳定的权衡利弊比较中,现在所面临的矛盾唯有一点,就是既要压控房价,同时又不至于调控导致房地产投资拉动明显减弱。
就房地产开发而言,其实此一行业也还有住宅开发与商业地产开发之分,也就是行业经常所说的“两万”——万科和万达开发模式之分。前者以全部出售型的住宅开发为主业,后者则侧重于为城市提供商业服务配套的持有经营型商业地产开发。两种模式,非但运营投入方式不同,更重要的在于后者将开发商利益与城市经济发展捆绑在一起,为城市提供就业、服务配套和提供持久稳定税源,与城市共生共荣。现在,有幸在于有越来越多城市政府意识到商业房地产开发对于城市发展的益处远大于一次性卖地卖房,情愿以舍弃现实卖地收入为代价,引入万达此类商业地产开发商进行合作。除万达之外,中粮、远洋、华润、华贸、华侨城等有品牌或拥有商业地产运营成熟模式的地产商,在各大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都加大了投入,并倍受城市地方政府恩宠。可以预见在住宅房地产开发逐渐被政府管控挤压的大势所趋背景下,大中型城市商业地产将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导力量,成为GDP投资拉动中的主力。
但即使这样一个有益的行业转型,也并非是简单的此消彼涨关系。商业地产投资运营较之住宅开发增大的难度,绝非一般实力开发商所能触及。而政府的政策也还在将短期获益的住宅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地产“眉毛胡子一把抓”,将理应调控住宅泡沫的棒子打到商业地产身上。
笔者了解,今年6月底第五届中国零售商大会上将在成都举办,包括万达、中粮、远洋等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企业的老总们云集一处,举办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中国商业地产圆桌会议,商讨商业地产在行业转型期所应承担责任和应扮演的角色等一系列事关中国房地产发展方向大事,以及商业房地产产业相关政策应对和建议讨论。
业界动态反映了政策和市场之趋向。而从决策层角度去看,我们现在是到了真正重视商业地产发展的关键时刻。住宅地产颓势已现,商业地产开发若鼎力跟进这将是房地产行业对经济贡献一次质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