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张若飞通过微博发出这样一条信息,他的宿舍咖啡店由此宣告开张。在这个全民微博的时代,一些脑瓜灵活的大学生迅速把经营业务拓展到了微博上。当年轻的创业冲动跟新潮的网络互动平台结合在一起时,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有个性才能吸引人
手绘鞋、定制T恤、DIY明信片……记者在几大门户网站的微博中搜索一圈后发现,不少大学生开在微博上的小店都特色鲜明地宣告:咱店里的产品可都是为买家个性化量身定做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顾君就是其中之一。趁着毕业季,他和好友推出了印有校园风光的明信片,一套8张,将学校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尽收其中。这套新颖独特的明信片在微博上推出后,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转发,很快便在校内传开了。才两天,第一批定制的610套明信片即告售罄,目前追加的第二批明信片仍在印刷中。
在天津大学时静的微博上,贴满了她自己设计的韩国明星的卡通形象衍生品,如书签、便签本、水晶卡贴、钥匙扣等。微博成了她跟客户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最佳渠道。产品还没有正式推出前,她便经常利用微博的投票功能,将设计好的各种产品形象拍成照片,让大家评点投票,什么图案最受欢迎,哪一类商品最受青睐,足不出户她便完成了前期的市场调查
“明信片!!这个无须多言!打算用荷兰白卡纸印刷,暂时定这几个款,如果选的人少就不印了。”
“为了拍摄作品特意简单美了一下甲,之后的几天让快递来得更猛烈些吧,请期待。”
“似乎有20公斤的便签本,搬上楼要了亲命了,清点数量的时候铺了一地。”……
今年5月5日,时静的个人手绘制品店终于正式开张了。生意虽然才刚开始,但之前她已在微博上造足了声势。开店的每一个动向她都图文并茂地进行直播,和粉丝进行实时互动。目前她微博上的粉丝还只有几千人,但活跃度非常高,每条微博被转发、评论几十上百次是经常的事。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学生郭黎在微博上开了家手机美容店,她把各种造型独特的手机装饰图片放在微博里与大家共享,这些被她命名为“土星闪钻款”、“豹纹立体蝴蝶结款”、“心心情侣款”的手机装饰全是她自己设计的。郭黎表示,小店不仅提供现成的花样,粉丝们还可以发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用闪钻复制在手机上。这种定制化的服务颇受青睐,小店虽然开张才一个多月,可生意实在太好,最近她不得不停业5天专门来赶制订单。
生意好不好关键靠粉丝
在微博开店,生意好不好关键得靠啥?“粉丝呗!”张若飞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
“开了店总得让人看到,最好是能把目标消费群一网打尽,全都来‘粉’你。”张若飞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校学生,他积累粉丝的诀窍是“主动出击,先粉别人”。
刚注册微博时,张若飞就按学校名称进行一通狂搜,一下子关注了近500名自己学院的同学,他的现磨咖啡摆明只做同学生意,同学就是他的“上帝”。被主动“粉”了的同学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一般都会“回粉”,这样鱼儿就算上了钩。
上钩只是第一步,还得保证他们不脱钩。怎么留住粉丝可是个技术活,总的来说就是得让粉丝觉得这个微博有看头,是个内涵博。作为一名资深微博控,张若飞对此挺有发言权:“除了发咖啡的相关知识,我还转发名人热博、生活小常识、趣图,也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感悟。”靠着用心的经营,他的粉丝数始终处于稳定增长中。
有了足够的粉丝,最终还得想办法把粉丝转化成顾客。于是,贴咖啡美图、分享关于咖啡的小典故,成了张若飞每天都要做的事。
“很多朋友在喝Latte(拿铁)的时候都会抱怨说很淡,不浓。事实如此,Latte是一款轻松的咖啡,更多的是欣赏Latte的牛奶香。在意大利,Latte不是一款咖啡,而是一款‘咖啡味的牛奶’。所以静下心品尝,你也能喝到Latte的柔情。”
“咖啡最重要不是咖啡豆有多高级,不是奶选用有多上乘,也不是咖啡师技艺有多高。最重要是做咖啡的人的心情,与喝咖啡的心情。即使是Espresso(用蒸汽加压煮出的浓咖啡)也能喝出焦糖的甘甜。”……
这些透着诗意的文字,成了张若飞俘获粉丝心灵的秘密武器。“因为微博并不是专门的购物平台,太硬的广告会引起粉丝反感。”在他的微博中,没有刺眼的价格,一般就是几个字的咖啡名称配着一张新鲜咖啡的特写照,十分契合微博分享的气质。
“第一天就收到9条私信来订咖啡,可高兴坏了,但之后几天稍微差了点。”张若飞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还挺乐观,“刚开始做,名气还没打出来,相信慢慢会好起来的。”现在,小张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登微博,一见有私信来了就特兴奋。
和张若飞相比,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储明显然没有把握好微博沟通的特点。在他的微博潮包店页面上,充斥着一条条硬邦邦的女包广告,其他的交流互动一样没有。结果自然效果不佳,发的这些微博乏人问津,评论数、转发数几乎都是零,也没有买家顺着微博去他淘宝店买包。所以虽然他的粉丝数破两万人,但没转化成购买力也是白搭。
互粉的温暖
开店自然是为了赚钱,在微博开店当然也不例外。但除了赚钱,跟微博粉丝的沟通和互动,也给这些大学生店主的生活带来了别样的温暖和快乐。
前段时间,张若飞想为小店设计个Logo,他想好了思路——从一个咖啡杯里冒出一只小猫,以怀念陪伴他喝上人生的第一杯咖啡的那只白色小家猫。可小张不会电脑绘图,于是便用铅笔画了个草图贴在微博里求助,信息发出去没多久,有个“互粉”学设计的师兄便仗义地帮他做好了图案,让他喜出望外。
单词背烦了、吃到了一只烂苹果,每每遇到生活中的这些小烦恼,张若飞便习惯发条微博来排遣,从粉丝那儿找安慰。而他的粉丝也很“给力”,几乎没有一次让他失望过。慢慢地,小张一天中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微博上挂着,一半是为了生意,一半是不想错过和粉丝的每一次互动。有时候没生意了,他会发个小牢骚,织条围脖让大家快来捧场,粉丝们便会及时地发来各种安慰,或是用实际行动给予支持。
广西大学的王健,通过微博张罗起了一家宿舍打印店,每天接单、送货,整栋楼各院系的同学差不多都成了他的粉丝,而他也因此成了消息灵通的“小广播”。一次,有个住在三楼的同学想打听西大商学院的考研资料,王健看到后,立马转发了他的求助信息,很快住在同一栋楼里的商学院研究生就给出了回应。“因为平时就在微博里沟通比较多,大家互相比较信任,所以求助个啥问题比在学校论坛发帖效率高多了!”王健说。
现在王健微博上的很多粉丝都成了他生活中的朋友,有时他们过节回家还给小王带点家乡的土特产,腊肉、醋萝卜啥的,王健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感到这种创业经营的方式,已经超出了赚钱的意义,还让他收获了一段段珍贵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