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前,一条上海楼市限购政策继续收紧的消息引起广泛的关注。上海市房管局相关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各区县交易中心已停止外地户籍补缴社保办理房产过户,非上海户籍购房者,无论社保还是纳税未满一年都无法购房,补缴也不行。
这是继四部委就媒体“误读”楼市政策而陆续辟谣后,房地产调控最敏感的龙头城市跟进的表态。节前,非常“四加一”的组合表明,中央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基调依然坚定。在复杂的环境下,如何在稳增长的同时,继续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坚持房地产调控的正确方向不动摇,防止新的泡沫泛滥,这对各方都是新考验。决策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靠吹大资产泡沫、靠货币放水来实现的增长,决不是“稳增长”,而是摇摇晃晃的增长。如果房地产政策反复,市场反弹,中国经济震荡难免。
回首即将过去的6月份,“地产江湖”飞短流长、谣言纷起。月初,先是有媒体借发改委人士之口说“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称受外部经济影响,再加上房地产调控引发的经济真空,给经济回落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有意通过集中放项目和给房地产松绑来提振经济。与之呼应,“银监会给予二套房同样风险权重”的报道很快出笼。而更荒诞的是,很快又有所谓“央行特急文件要求首套房贷利率最低七折”之说。
面对以讹传讹的信息,有人“根据历史经验”声称,这是“货币政策真正放松和市场转折的开始”。于是,积蓄的刚需和投机性需求喷涌而出,市场重新沸腾。连珠炮式的谣言,也激发一些地方政府以更大胆的手法救市,他们从放气球式的观望、试探到大张旗鼓、无所顾忌地对限购政策进行“再调整”和“再平衡”,开发商、学者、媒体也轮番上阵齐喊“市场转向了”。一轮以谣言为引信的炒作再度引爆。一些楼盘价格坐地飞涨、逆势拉升,“夜光盘”、“日光盘”重现,本已沉寂的土地市场又刮起抢地风,地王重现江湖。
本轮房地产的调控以来,没完没了的干扰、噪音、反调控的举措伴随着调控的全过程,“做梦都希望政策松动”的房地产势力,从未停止过对市场的干扰。如今,他们甚至成为“造梦师”,成为虚拟政策的制订者和发布者,以一连串谣言突袭僵持状态的房地产市场,其简单的手法是搞定媒体,短时间内以谣言进行病毒式传播,希望通过“误读”来催生某种既成事实,倒逼决策层拾级而下。但一位决策层的高官曾经警告说,“不要与政策博弈,如果这个行业普遍没有自律意识,只会倒逼更严厉的政策出台”,现在看来,是一语成谶。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裹挟、胁迫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有利益链条上的参与者都是受益者,只要音乐不停,你尽可以继续的跳舞,而乐声何时停止,谁也说不清。所以媒体热衷于口水仗和在各种悖论中左右摇摆,频频误读和炒作。这让人想起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莱昂内尔巴贝尔的一段话。金融危机爆发后,他诘问媒体“为什么过于喜欢为正面消息造势,感兴趣的只是传播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好消息"?”他毫不留情地说:“我们是不是被大公司吓倒了,唬住了,失去了独立批判和分析的能力?我们是不是为流言、谎言和投机行为提供了平台?我们这么做到底是加剧了危机的蔓延还是增强了民众的信心?”他的话道出了媒体在复杂形势和利益关系中,如何坚持操守、良知和专业水准的重要命题,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候。
从近期的市场形势看,此轮炒作的恶劣后果已经显现,谣诼之音让市场重陷迷乱和混沌,也让决策者如芒刺在背。节前,多部委辟谣和上海对外地人购房关闭大门,这非常“四加一”的组合,说明更严厉的调控有可能随时跟进,而这都是这个行业过度膨胀、不懂自律的结果。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个复杂而痛苦的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