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养殖园后,我养了2000只种貂,产仔后养殖规模能增加到1万只,预计今年能收入100万元。”谈到特种动物养殖,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养殖户庞自忠信心满怀地说。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特种动物养殖历史悠久,自1972年开始发展水貂、狐狸、貉子等特种毛皮动物养殖,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据悉,当时,北重沟从郯城县引进2只种貂,试养获得成功。1977年,北重沟以国家对外贸易部捐赠的英国60只“短毛黑”母水貂为契机,大力组织开展水貂养殖技术的学习与交流,逐步掌握了水貂的生活习性和配种技术,解决了当时水貂的产仔率偏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扩群的速度。目前,养殖种类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水貂品种7个、狐狸品种4个,以及貉子、獭兔等多种类、多品种的养殖格局。
如今,朝阳街道办事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养殖效益不断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全街道已经形成北重沟、西重沟、东重沟、天齐庙、大三官庙等16个养殖专业村,形成特种动物养殖小区21个,拥有2100个养殖户,其中养殖大户1000户。年留种量超过60余万只,年存养量160万只,年可实现产值6亿余元,实现利润4亿元。
但是,随着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入园、旧村改造、道路修建的推进,一些养殖户随之拆迁,对养殖业产生了影响。为了实现朝阳街道办事处特种动物养殖从零星庭院散养发展到规模化小区集中养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维护养殖户利益,保留该街道特种动物养殖的传统,该街道在开始居民搬迁安置的同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特种动物搬迁安置。
为此,该街道办事处专门成立了养殖园区管理办公室,研究制定了入园审批流程、养殖场房屋棚舍建设标准、土地补偿款征收标准的规章制度,使园区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在相对偏僻安静的养马庄村北规划建设了一处总占地2000亩的特种动物养殖园区。与此同时,安置变压器、硬化路面、铺设排水管、规划建设中心商业服务街、交易市场,建设肉食和皮毛冷存库,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
目前,朝阳街道特种动物养殖园区一期已流转土地1000亩,安置养殖户294户,存养特种动物80万只,年产值3亿元,纯收入2亿元,实现了特种动物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跨越式发展,走出了特种动物养殖的“朝阳模式”。
搬进园区后,在养殖种类增多,养殖规模扩大,养殖环境改善的同时,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原来都是人工喂养,现在已经实现了机器喂养,喂水、喂食半自动化,这2000多只貉子一个人半个小时就能全部喂完,大大提高了喂养速度和效率,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实现全自动化喂养了。”养殖户庞自忠一边示范一边说。
下一步,该街道将把大力发展特种动物养殖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对养殖园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的投入建设。同时,以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为平台成立特种动物养殖协会更好地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和市场信息指导,另外,该街道还将规划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特种动物研发中心,打造成临沂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服务最完善、管理最规范的特种动物养殖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