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条地铁商业街遇冷 中国地铁商业面临系统性难题

2013年10月12日 10:45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为堪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比肩的第四大消费城市,杭州首条地铁商业街遇冷凸显我国地铁商业面临的困境:从城市规划、居民分布到商业街运营、商铺经营等,可以说在关系到地铁商业运行的每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记者发现:与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熟、发达的地铁商业相比,我国内地地铁商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8月8日,杭州首家地铁商业街凤起路商业街正式运营。这条商业街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处延安路正下方,与延安、武林商圈一脉相承,未来还可与在建的嘉里中心无缝对接。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这条由杭州地铁集团与香港铁路公司合资组建公司运营的商业街被寄予厚望:商业街所吸引的人群不仅仅是地铁的乘客、周边小区及写字楼的消费者,以后还会覆盖到杭州延安路商圈的购物人群及西湖景区的游客。

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记者调查发现,杭州凤起路地铁商业街并未给街内商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反而其高居不下的租金成为商户难以承受的负担,多数商铺面临亏损。

杭州地铁商业的现实并非个案。随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不断崛起,地铁商业将成为未来商业地产一大方向,但地铁商业究竟如何运营管理,依然考验着商业街的操盘手。

客流稀少 生意冷清

9月26日11时,记者来到位于杭州一号线地铁凤起路车站内的地铁商业街。尽管接近中午,但整条地铁商业街内客流稀少,而通过地铁商业街进入商铺的客人更是少得可怜。记者在商业街停留一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内,进入地铁商业街的客流不超过百人。

在商业街内一家男装店,男店员无精打采玩着手机,女店员整理一叠叠堆在地上的服装。这个服装品牌在温州、台州等地小有名气。而在凤起商业街的这家店,生意却很冷清。“刚开始生意还稍微好点,但现在生意越来越差了,这家店现在是我们的折扣店,一些需要打折扣的服装放在这里卖。”该店店员告诉记者。

一家来自香港的休闲食品专卖店店员对记者表示,与香港、广州等地开设的专卖店相比,凤起路商业街的生意要差很多。

记者在凤起路商业街内发现唯一一家比较有人气的门店叫作“跑码场”,顾客可通过扫描货架上的二维码向淘宝、天猫等网上商城下订单。尽管有不少顾客光顾“跑码场”,但多数消费者来此只为体验,真正产生的交易量却非常之少。

与客流稀少、生意冷清的现状相比,地铁商业街的租金成本却高居不下。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商业街店铺的租金约为30元/天/平方米。按此价格计算,一个十平方米的小店一年租金超过十万元。高额的租金成为商业街内门店难以承受的负担,大部分商铺面临亏损。“虽然做好了一段时间亏损的思想准备,但在高租金压力下,长时间亏损是很难支撑的。”一位服装店负责人表示。

对此,记者向凤起路地铁商业街运营商杭港地铁有限公司进行求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回应称:“凤起路商业街开业仅仅一个多月,一个商业的经营状况并不是通过运营一个月就能完全体现出来的。商家更看重的是地铁商铺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和未来的发展。对于杭州市民来说,地铁与地铁商铺都是一个新兴事物,接受这个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运营方已策划了一系列的营销宣传活动,推广地铁商业。”

定位模糊 布局失衡

尽管运营商将商铺生意冷清归结于“消费者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但专业人士认为,凤起路地铁商业街定位偏差和业态布局不合理造成目前的状况。

“地铁商业街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条商业街才300米长,一共30多家店铺,逛一圈,10多分钟就够了,实在没必要专门进来逛。消费层次高的在武林广场站到地面逛杭州大厦、银泰,淘便宜货的在龙翔桥站,逛地上的龙翔、工联,过滤到这里的客流少之又少。”

“从凤起路商业街业态布局来看,商铺之间并没有形成互补效应,从而使得整个商业街缺乏氛围。另外从商业街引进的品牌来看,有一些是杭州本地的知名品牌,但缺乏能够真正带动客流的大品牌。”零售业观察者陈岳峰告诉记者。

据了解,凤起路商业街分为餐饮区、服装区、化妆饰品区以及休闲食品区等,有老娘舅快餐、侨治理发店、中国移动通信店、金夫人婚纱摄影丽致店、罗森便利店、自然派零食、哈中零食、COCO奶茶等多个品牌入驻。

“商业街定位不是很清晰。商铺之中有客单价数百元的高端银饰,同时也有几十到上百元的低端饰品,有几元的便当和快餐,也有数十元的高级点心。因此,消费者无法确定这是怎样的一条商业街。”一位商铺店员告诉记者。

尽管遭受质疑,但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对于其管理下的地铁商业街仍信心十足。“杭州地铁1号线商业街除了凤起商业街外,目前规划中的还有临平商业街、文泽商业街,这两个商业街都处于地铁的起点站,是客流汇聚的地方,我们主旨是打造为地铁乘客提供更为便利的商业配套服务。”杭港地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生态问题还是系统难题?

就我国目前地铁商业而言,遭遇困境的并非杭州地铁商业街一家。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力地铁商业,然而却鲜有成功案例。

不久前,记者还考察了北京四号线地铁动物园站的元沃地铁商业街。元沃地铁商城运营一年多以来,引入屈臣氏、稻香村、都市丽人、达芙妮等多个品牌。虽然由于依靠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带来的巨大客流,元沃地铁商城不像杭州凤起路地铁商业街这般冷清,但由于其租金高企,业态布局不合理,使得很多商界面临亏损,其中以服装、零食专卖、饰品压力最大。

“一天光房租就要交数百元,目前的销售额也就是刚刚够房租。算上人工、水电等费用,整个门店是赔钱的。”元沃地铁商城一位销售北京特产的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只有餐饮店是赚钱的,其他的基本上都不赚钱”。一家经营男装的服装店老板也对记者表示,由于动物园本身就是服装批发市场,因此地铁站内的服装生意非常难做。

去过日本、中国香港的内地游客也许对日本和中国香港发达的地铁商业充满向往,规划整齐的店铺、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让游客在地铁过道内流连忘返。为何地铁商业在上述国家和地区有很好的发展而在中国内地却难成气候?

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主席助理柏文喜认为,内地地铁商业存在先天性不足。“中国内地的城市形态与日本、中国香港不同。地铁商业要发达,需要人口非常密集,除了路过乘车的客流之外,地铁周边本身要有很多局面。以中国香港”沙田“站为例,周边区域就有上百万的人口。而在中国内地,没有这样高密度的城市形态。”

内地地铁商铺的租金过高,这使得地铁商业无法“放水养鱼”,留住稳定的商铺。“一些地铁商业的运营者也许不理解商铺的经营,可能会将租金定得很高,这样其实不利于培养商圈的形成。”柏文喜表示。

可以说,中国地铁商业面临系统性的难题。陈岳峰认为,目前中国地铁商业还远未成气候,地铁虽然能带来人流,却未必是客流。中国人的购物习惯,除了在社区正逐渐转变为就近选择外,外出购物大多还是会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有实力的连锁商家尤其是大业态目前还不会重视地铁商业。其次,中国商家喜欢大,而忽略小;再加上地铁商业多为分割式小铺,由此导致了经营者多为实力弱小的个体户或小微企业,无法在营销、环境、服务、品质、品类等各方面上升档次。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