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猪拱鸡挠粪满地,蝇蛆成群臭熏天”,这几句顺口溜描述的是一些农村厕所存在的情况。在我市,一些农村厕所脏乱臭的情况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今年山东临沂市5000户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
农村旧式厕所比较简易,由于设施的简陋和人们意识的薄弱,导致产生的粪便不能及时得到无害化处理。因为粪便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体,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而致病,传播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病毒性肝炎及寄生虫病等疾病。此外,这样的厕所往往会成为蚊蝇的滋生场所,增加疾病传播机会,同时会污染空气、水源、土壤等周边环境。
2009年,临沂市启动农村卫生改厕工作,把农村改厕项目作为关注民生、推动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临沂市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村改厕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和督导考核等。此外,临沂市引导各县区严格按照项目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对厕所的选址、建筑材料的标准等均提出了要求。各项目县区、行政村在全国爱卫办推荐的三格化粪池、双瓮漏斗式、三联式沼气池等6种类型厕所中,根据各自实际选择适宜的建设类型,并严格按照标准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据统计,2009—2011年临沂市改造农村厕所5.4万户,2012年改造7500户,2013年改造5000户,5年以来共改造农村厕所6.6万余户,覆盖全市12个县区。农村厕所改造减少了寄生虫卵、肠道细菌,使臭气浓度下降,明显降低蚊蝇密度,减少土壤和水质污染,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并带动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探访:农村厕所有了城里“味”
11日上午,在临沂罗庄区傅庄街道王庄村谢金岭的家,记者看到了与农村厕所大不相同的新式厕所:室内干净整洁,几乎没有异味。记者注意到,蹲位是蹲便式的,与普通蹲位不同,蹲位的外侧有一个“踏板开关”。“上厕所时,一只脚踏上踏板后,后面的阀门就会打开;如厕完毕后人走阀门就会关上。”谢金岭边说边给记者进行了演示,“这样人如厕完毕后,不用冲粪便,其也不会与外界接触,能够有效减少异味。”
那么粪便到哪里去了呢?在室外,掀开盖板,露出了两个大桶。“这是双瓮漏斗式的厕所。”王庄村村支书王开明向记者介绍说,粪便通过粪道到达桶内,在桶内发酵。由于桶是特殊材料制作,粪便不会渗出污染周围环境。
“以前厕所条件差,进来都要捂鼻子。”谢金岭对以前的如厕经历记忆深刻:“里面不仅臭味大,蚊子、苍蝇也多,一下大雨粪坑容易堵,粪水流得到处都是。”
谢金岭说,原来的厕所平均每周要清理一次,由于一次清理出的粪便不多,很多村民往往在粪便中掺些土,先堆在家门口,待攒多了再运过去。这样直接堆在外面的粪便对空气、土壤造成污染。“现在不一样了,按3—5口人计算,两个桶一年的时间才能装满。”谢金岭告诉记者。
王开明说,自去年以来,全村400户有150户实施了厕所改造。一年来臭气熏天的情况少了,粪便直接堆放的情况少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实施厕所改造的村民都反映“厕所改得好,有了城里‘味’”。
算账 国家政府补贴+个人拿一点
记者了解到,农村厕所改造秉着自愿原则,改造费用是国家和各级政府补贴一部分,个人出资一部分。
据介绍,农村厕所改造费用约900元左右,按照相关要求,国家予以补贴300元,各级地方政府补贴300元,改造户个人承担剩下的一部分。据王庄村村支部书记王开明介绍,目前村民改造户个人出资了水泥、沙、砖等材料以及人工等费用,约为200余元,其余的由国家和各级政府补贴。
记者从临沂市爱卫会了解到,有改造意愿的村民可通过村逐级向上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