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描绘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蓝图。会议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对此,相关学者分析认为,建设城市群、提高城市群人口密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对应,随着特大城市人口环境等压力增大,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或将进一步收紧。
城镇化蓝图初现 城市群将成主体形态
12月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对城镇化工作提出六大任务。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会议指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上表示,发展改革系统将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研究推出促进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支持政策。
对于会议中提出的“两横三纵”格局,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微博]认为,未来新崛起城市群中心城市,将会成为城镇化轨交时代发展最快城市。她分析称,黑马城市贯穿“两横三纵”交通节点,中西部城市郑州、武汉、西安、重庆,因其位居轨道交通咽喉,贯穿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轨道交通线,成为交通线上一颗颗硕大无比的珍珠城市,这些大城市如恒星一样吸附着周边中小城市,而这些中小城市成为就地吸纳农村人口的主力。
叶檀称,未来,人口将进入沉淀期,一方面有能力、有意愿的常住人口会逐渐融入居住地,而东部地区将继续吸纳人口,如无锡、常州等还会吸纳具备一定资产、一定技能的人口,目前东部地区城市群中星罗棋布的小城市,土地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依据目前储量加上楼盘存量等,可以继续吸引1000万以上人口。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变,但一线城市不可能容纳更多人口,周边小城市则会成为人口、资金容器。
据媒体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城市群大体有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海峡西岸、山东半岛、辽宁半岛、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海峡东岸,这11大城市群人口占全部城市人口的比重超过1/3,创造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GDP。以城市群方式推进城镇化进程,得到国内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支持。相关学者分析亦认为,建设城市群、提高城市群人口密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北上广深落户或将收紧 小城市全面放开
针对城镇化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同时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会议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中小城市户籍有望很快放开,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收紧。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战略策划部副主任郑明媚对媒体分析称,现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无法再集聚和承载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来越突出,譬如日趋严重的雾霾问题等,因此,在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郑明媚称,受等级化的城市管理体制影响,中国的中小城市发展并不充分,但是中小城市人口城镇化的成本相对于大城市低很多,所以政策的导向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要引导大城市优质的资源向中小城市流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则认为,这里最主要的还是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每一个城市块头不断做大,而且强调各个城市之间功能的相互配合,各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群在相互联系当中,它应该有各自的定位,大中小城市相互配合。每个城市的发展可能都要有一定的合理边界,不是越大越好。
经济学者马光远[微博]认为,中国城镇化路径选择,一定要摒弃乌托邦的幻想,搞小城镇,而应围绕大城市中心城市打造城市群,形成10个全国性的,20个区域性的真正的城市群,使得这些城市群可以容纳65%以上的人口,70%的GDP规模。
马光远称,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环境压力无法控制,只能疏散。他介绍称,日本围绕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不仅没有剧增,反而保持基本稳定,甚至中心城人口还有减少,周围的城市承接了人口和产业,真正形成了“城市一体化”。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基本已经形成了这种格局。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