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模式还不清晰 万达进军电商领域是个搅局者?

2013年12月18日 09:47
来源:网易财经
万达将扩张“触角”伸向了电商领域。疯狂的扩张,似乎也为万达招来了不小的质疑。
 
据中国经营网报道,这一次,万达又将扩张的“触角”伸向了电商领域。
 
上周,关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亿元赌局作罢的新闻,得到了媒体的热烈关注。新晋首富王健林在表达与马云的赌局只是个玩笑的同时,也向业内释放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消息:万达将要进军电商行业了。
 
随后,随着万达旗下网站万汇网的上线,万达的电商版图也初见雏形。自此,万达集团的多元化帝国又再添一城。不过,疯狂的扩张,似乎也为万达招来了不小的质疑。
 
万达扩张触及线上
 
据重庆商报报道,外界猜测了一年半之后,万达电商平台终于浮出水面——12月12日晚10点,万达电商平台万汇网正式上线,同时上线APP“万汇”。
 
昨日,重庆商报登录万汇网发现,目前该平台仅覆盖4座城市(大连、武汉、福州、郑州)的6个万达广场,页面上主要是万达广场的商品及活动介绍,涵盖百货、美食、影院、KTV等领域,但无法直接购买实物类商品,仅提供餐饮、服饰、休闲娱乐等优惠券下载。
 
不过,目前在“万汇网”上,入驻商户仅有100余家,且全部是万达广场的线下商户;在服务功能上,也只局限于团购和免费线下优惠券的领取,并不支持在线购买。
 
而对于万达为何会进军电商,报道表示,早在今年9月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就给出了解释,万达是一个拥有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旅游、电影院线和连锁百货五大主营业务的综合商业体,全方位覆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万达有丰富的零售资源,不做电子商务太可惜”。
 
然而,王健林也在年会上坦承,万达广场今年以来出现了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客流增长在下降,万达广场今年全国的平均客流增幅掉到个位数;单价在下降;商家开发计划出现比较多的调整。
 
对此,电商观察家徐肖表示,“万达五大业务相互独立,各地万达广场也相互独立,也就是说,万达商业综合体未形成真正的消费闭环,缺少关键的一环——整合平台。电商平台正是最适合的整合平台。”
 
报道还援引知名电商分析师鲁振旺分析表示,“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和庞大的会员群,对于万达而言,做电商的条件是成熟了。”他称,早在一年前,万达便已经涉足电商领域,如今对于传统零售商家而言,电商又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机会,现在传统零售和电商在合作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包括自身门店线上和线下的合作,不同企业之间线上和线下合作。
 
重庆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李运杨也对此表示,目前万达广场项目在国内发展较好,而通过借道电商平台,其主要目的还是想把线上消费能够吸引到线下,同时将线下的好商品引到线上向消费者进行推介,从而扩大万达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万达此次进军电商的决心有多大。
 
据DoNews网站12月13日报道,在万汇网正式上线之后,电商人士龚文祥质疑万汇网启用的域名wanhui.cn不够专业。对此,有域名圈知情人士称,万达方面正在积极接洽wanda.com域名所有者千米网,欲拿下wanda.com,wanhui.com等多个相关域名。
 
龚文祥表示,万达启用wanhui.cn域名一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万达既有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cn域名也不如.com域名符合用户的浏览习惯。对此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回应称“你那么关心我们是com还是cn做啥,赚得多也不能分给你”。王思聪还透露,万达将斥资5亿元推动电商业务,言外之意是在域名方面也绝不会吝惜花钱。
 
万达电商模式是个什么样?
 
那么,万达的电商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王健林看来,万达电商真正的核心是大会员、大数据,他的底气来源于遍布全国的万达广场客流量。
 
“今年大概有十几亿人次会进入万达广场,我们有准确的光电计数。比较保守地估计,2015年大概会有接近140个万达广场,平均每个广场2000万人,一年有超过20亿人次会进万达广场。”王健林解释道。
 
万达当下要做的事情是将这些客流量尽可能多地转化成会员。根据王健林的说法,万达的目标是力争3年,最多5年做到超过1亿会员。
 
在王健林的理解中,万达的电子商务平台绝对不会是淘宝,也不会是京东,而是完全结合自身特点的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O2O电子商务模式。同时,他还表示,万达的电商模式就是建立会员体系,用现代的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把会员消费的次数、额度、喜好等建立和掌握起来,然后根据大数据来作出分析。
 
“这种大的数据系统将来绝对不仅是支撑我们自己的需要,将来会为国家的统计,或者其他企业的比如促销、新商品的试验、开发企业自己的会员系统提供支持。”王健林称。
 
万达的这种模式又是如何盈利的呢?
 
对此,华夏时报根据王健林在央视财经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总结到:
 
首先,王健林表示,我们这种电子商务成本投入很低,不会像腾讯、阿里、京东投入几百亿才能支撑出现这个局面,我们几十亿就够了,因为大量积分的费用来自于上百个万达广场,看起来很微小的返利的支持,不需要用很多钱搭建。因为投入比较少,盈利前景很可观的。
 
其次,便在于中小商家。王健林举例称,电影院今天上午突然间没有多少人了,它怎么能够让别人知道今天上午这里人很少?电影院的消费和航空公司一样,进去一个人是这个成本,全坐满400人也是这个成本,它怎么能知道呢?如果有这种系统,上午一推销,我用这套系统,本来30元,现在15元可以看今天下午黄金时段或者晚上黄金时段的片子,立马人就坐满了。餐厅也是如此,相信它的盈利是非常可观的。
 
第三,王健林认为,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是融合态势。他相信十年、二十年后可能不会有单纯的电子商务公司和单纯的实体企业,一定是相互融合。
 
O2O模式还不清晰
 
虽然王健林对于万达的电商模式很有信心,不过,业内对此似乎也仍有不少质疑。
 
重庆商报援引徐肖的观点表示,万达涉足电商平台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是万达进入电商的领域太晚,目前电商生态系统正日渐成熟;其次,做O2O需要丰富的商家资源、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基础、支付工具。“万达商家资源丰富,目前万达仅做商品活动介绍,不用直接购买,省去了支付环节,但在移动互联和互联网领域,万达是零基础。”他说。
 
鲁振旺也表示,“万达的核心业务是综合商业地产而非零售业务,自建电商无法简单复制现有模式,但从目前国内的主流O2O电商企业来看,其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摆在万达面前的电商道路并不平坦。他认为,虽然万达资金实力雄厚,但电商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大资金投入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时间沉淀积累的团队、经验、品牌等,万达需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另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商家自身也有电子商务平台,如何与万达未来的电商平台对接,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报道还援引李运杨分析表示,“从长远来看,万达走的线上线下融合之路还需不断完善。”相比真正意义上的O2O模式,由于万汇网暂不支持线上下单,因此线上线下的联动性并未体现,“如何做好线上线下融合及联动性,是未来万达电商平台必须完善的。”
 
事实上,与寥寥无几的看好声相比,对万达电商的“唱衰声”响成一片,重庆商报在微博上梳理发现,对万达电商的质疑多集中的网名、域名、实体店地域限制、业务范围受限、网站及APP功能简单等。
 
另外,腾讯科技也评论表示,万达做电商的目的有两个:首先便是为了能够更容易招商和进行商家在实体店的布局(隐性的意思就是提高租金收益)。
 
这个目的对于拥有这么多线下商业地产的万达来说,显然是情理之中。只是这是不是符合商业的发展规律,是不是符合“商性”就很难说,更别提互联网公司和线上电商平台在盈利模式多样化之后,对线下实体大部分通过租金收益的挑战来争夺优质的商家资源,这些商家资源已经从实物商家向生活服务类商家渗透,特别是百度、腾讯、阿里都纷纷加大对地图产品的投入就可见一斑。
 
而万达的O2O模式却是想通过电商达到提高租金收益的目的,显然是一种商业文明的倒退,如果万达真将这套模式做成了,可能商家最终并没有在电商的发展中受益,反而进一步加大了租金成本。
 
而且,商家还将增加另外一项成本,这也是万达做电商的第二个目的:提高或者说获得更多广告收入,这似乎也是一种商业文明的倒退。当然广告还是需要的,只是如果纯粹为了广告收入,似乎会重蹈现在天猫覆辙,经营天猫店的成本已经和线下开店趋同甚至更高!
 
或将与马云合作
 
事实上,在此次万达进军电商的“剧本”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主角——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12日报道表示,对于王健林此前和马云的亿元赌局,他在央视财经论坛现场表示:“亿元豪赌就此作罢!我和马云很快合作!”
 
报道同时表示,就在最近,阿里巴巴已同实体企业银泰、海尔以及新华都等进行了合作。但业内对于此次王健林与马云的合作更为期待。
 
有人士指出,从产业特点来看,万达集团与阿里巴巴很可能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还有猜测称,万达集团与阿里巴巴合作可能还是看重其线上流量,而具体的合作方式可能就是O2O模式。
 
而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目前万达百货在全国布局门店,这样的网络规模几乎超过了国内的百货公司体系,包括王府井、银泰、百盛等。“电商选择它来落地是正确的选择,和实体合作也是要考虑实体网络的规模。”
 
同时,每日新报也对此报道表示,王健林称:“我和马云他们一直都有合作,从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在淘宝网上,你能看到万达影城的售票、万达酒店的预订等等,这本身就是我们之间的合作。”而当被追问何时会扩大与马云的合作时,王健林表示:“这主要得看我们电商平台的发展情况,如果有机会,我们肯定会有更大的合作。”
 
万达是个搅局者?
 
结合目前电商行业的现状来看,有观点认为,万达进军电商领域,更像一名搅局者。
 
据广州日报报道,万达、海印“触电”已属后来者。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零售企业百强中已有近60家开展了电商业务,包括王府井、新世界百货、茂业百货、广百、友谊等一批百货企业都推出了网购平台,但因没找到合适的模式,运营情况均不理想,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形象宣传上。
 
此前,广百股份CEO黄永志在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也提到,因为品牌和百货的关系是联营模式,实体百货目前根本控制不了品牌的库存,难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
 
但即便如此,业内均认为实体零售商必须“触电”。王健林强调,美国前十大电商和欧洲前十大电商全部是实体企业做的,中国之所以还没有出现电子商务做得大的实体企业,是因为国内实体企业自己的服务终端和物流配送不发达,才给纯电商带来了机会。
 
海印股份董事长邵建明也表示:“传统零售业的业绩肯定会被线上销售分流,我们必须把流失的销售额抢回来,保证商铺的租金价值。”他表示,现在电商大多亏本,“但起码我们在线下是盈利的,我们投资线上平台不会为盈利而发愁”。
 
不过,对此,重庆商报援引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介绍表示,“万达电商目前这种‘非主流’模式,很难对电商格局造成实质性的冲击”,电商的本质之一,是没有地理界限的概念,“按照目前万达电商模式,很多城市无法使用到其服务,万达电商的目的是为线下门店吸引人气,实质是以电商为工具促进线下实体百货业态发展,更像一个‘搅局者’。”
 
李运杨也表示,“万达建电商平台,是目前传统零售企业积极思考、探索线上与线下关系,并为之创新的缩影。”对电商而言,不接地气,不能很好地与线下进行融合,长远发展也会遇到难度;对于实体零售而言,若仅仅满足于现状,不求改革与创新,也只会让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处境。他认为,究竟万达的做法会对其他电商造成什么影响,目前很难说。不过,从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言,未来,不管是电商还是实体零售业,都必须认真去思考和探索。
 
万达扩张引质疑
 
近些年来,万达的扩张步伐在不断的加大,而扩张速度的加快,自然也引起了业内的质疑。
 
据《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8月报道表示,对于万达正在尝试的转型,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多元化扩张的背后存在着资金链隐忧。另外,万达投入的几大产业,例如酒店、旅游地产,都需要长期的经营才能实现盈利,这与高周转的万达模式不免产生矛盾,其投入的文化产业目前的盈利能力亦十分有限。
 
报道表示,万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建筑商垫资、销售回款、租金收入和性物业中长期抵押贷款等。而在2011年以后,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银行信贷紧缩,整个行业资金面趋紧。为周转资金,万达一般将酒店、写字楼的装修等项目外包合作,有时出让部分项目股权或由其他企业垫资。此番境况下,万达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发行信托融资。
 
据了解,2011年之前,万达仅发行过一次信托融资。2011年,万达发行了10款产品共71.76亿元。即便如此,该融资额和万达动辄上千亿元的年投资比起来也是杯水车薪。
 
而对于在维持商业地产高速扩张和加大持有物业规模两项计划面前,如何维系资金链难题,万达将希望放在了资本市场。
 
3月22日恒力商业地产首次公布消息,同意向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出售65%股权,待售股份代价为4.655亿港元或每股0.25港元,待售可换股债券代价为2.09亿港元,总的收购代价为6.74亿港元。
 
6月25日,恒力再发公告称,公司出售完成及买卖协议已完成交割。至此,为上市奋战多年的万达终于成功登陆了香港资本市场。
 
业内认为,在香港成功借壳上市,最直接的利好就是能打通一个低成本的融资通道。此外,恒力的主营业务为商业地产,这对于万达来说分批注入商业地产资产就成为了可能。
 
不过,报道也表示,虽然王健林一直强调,万达上市不是为了解决钱的问题,更主要是为了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给长期跟随他的高管和小股东有一个套现的渠道。但业内多数认为,万达选择赴港的背后,是内地日益恶劣的融资环境,和其对低成本融资的需求。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