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终于盼来了一场雨,刘吉传长出了一口气,水库里的水眼看就要见底了,再不下雨庄稼可咋办?自入夏以来,持续的干旱让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马陵山南麓脚下的近30000亩农田面临大幅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危机。当此困境,郯城县红花镇谢圩子村支部书记刘吉传毅然打开自己水库的“大门”,开闸放水。11天,20多万立方清水流淌进下游的田间地头,近5000亩庄稼死中得活,乡亲们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3日上午,记者驱车赶往了旱情严重的郯城县红花镇,在通往马陵山南麓的公路上,几乎每隔几步就停着一辆拖拉机,一根根粗大的塑料管子一头连接着拖拉机,另一头连接着道路北侧的一条排水渠,抽出来的水被喷在路边的庄稼地里。
“这都多亏了刘支书,多亏了山上的那座惠民水库。”采访中,几乎每个人都这样告诉记者。
百姓们口中所说的刘支书就是郯城县红花镇谢圩子村村支部书记、“山东好人”、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获奖者刘吉传。今年夏天,鲁东南地区遭遇罕见大旱,郯城马陵山南麓的红花镇小周圩子、房圩子、谢圩子等多个村庄近30000亩旱田受到了“旱魔”威胁。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0多天前,突然从山上淌下来一股“清泉”,解了庄稼人的燃眉之急。“真是没想到啊,刘书记又拉闸放水了,这真是救了咱老百姓的命啊。”山下的老百姓们对记者说道。
老百姓们之所以会用一个“又”字,是因为他们清楚地记得,2011年春天,临沂地区遭遇了40年一遇的特大旱,“那次老刘就把水库里存的水全部放到了山下。”房圩子村村民周怀业告诉记者,那次村里的小麦收成平均亩产达到了580公斤。
行至山顶,刘吉传正在给山上栽种的树木浇水,他头戴草帽,如普通老农一般的打扮,由于连日来帮乡亲们抗旱,身上的衣服被汗水一次次浸透。“天天得下山挖渠引水,也顾不上换衣服了。”刘吉传的笑容里有些疲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今年7月12日刘吉传拉闸放水以来,连续11天,他几乎一直处在不眠不休的状态当中,“白天咱得和乡亲们一起抗旱,晚上隔一会我就起来到山下转一圈,哪里缺水了,哪里渠满了得引流,咱都得照应着,这水是救命的,可不能有一点浪费。”刘吉传对记者说道。
奉献?谈不上
2005年4月,刘吉传自筹50万资金,在谢圩子村村东的马陵山南麓山沟里建造了一座可容纳近50万立方水的水库,并放上了几万尾鱼苗。为了帮乡亲们度过眼前的大旱,刘吉传一下子将水库里的存水放出了大半,水库里养殖的鱼类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可刘吉传却说,“这些都不重要。”
刘吉传告诉记者,当年建造水库的初衷就是为了蓄水抗旱,“土地是咱老百姓的根,咱靠天吃饭,如果因为天旱浇不上水,地里没有收成,这不是要了老百姓的命吗?”刘吉传说。
可水库里价值20万的鱼虾刘吉传就一点也不担心吗?“不担心那是假的,可眼前的形势容不得你担心。”刘吉传说。
“看着那些小鱼苗跟着水库里的水一起从闸口里流出来,淌到山下,我也心疼,可谁让咱是党员、又是村干部呢,只要能给乡亲们办点实实在在的事,就是吃点亏,操点心,挨点累也都值了。奉献?俺真觉得谈不上。”刘吉传说。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