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跨越时代——沂蒙精神引领的老区巨变

2014年10月16日 08:34
有一种精神跨越时代——沂蒙精神引领的老区巨变
远眺沂蒙山,八百里青翠绵延不绝;驻足沂水,清流潺潺奔向远方。虽然这方水土被时间长河不断地冲刷,但这里拥有的红色却从未被遗忘。
 
这抹红色,是大义大勇、大仁大爱的风范,是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情怀。80多年前,这抹红色孕育在蒙山沂水的土壤之中,体现在每一个老区人民的身上。80多年后,它又引领千万沂蒙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奏响了新时代的乐章。
 
据光明日报
战火中,一种精神在孕育
 
夜色下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庄严肃穆。这里安放着数千烈士的英魂忠骨。
 
“孟良崮战役打了好几天,部队回来时,前几天还见到的战士再也没回来,仗打得真狠啊!”今年已经90高龄的伊淑英老人,是“沂蒙六姐妹”之一,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她心中,当年的每一幕仍然被清晰地留存。
 
“当时不分白天黑夜地做军鞋,做鞋搓麻绳要用腿帮忙,时间长了把腿都磨破了,手也不行了,实在累了就躺在地上打个盹儿。那时候做军鞋没有布料,就把身上的大褂撕下来做布料。”伊淑英说,“为了支援前线,家家户户都动员起来,做煎饼、做布鞋、救伤员……我们盼着打胜仗,盼着能过上好日子。”
 
1944年,洙边村有个叫梁怀玉的姑娘,是村识字班的队长,在一次参军动员大会上,18岁的漂亮女孩勇敢地走到台前,大辫子一甩,撂下一句话:“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夺了头名的后生刘玉明赢得了姑娘芳心。
 
据统计,在战争时期,临沂全区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青山绿水被鲜血染红,爱党拥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也在这里生成。
 
和平时,一种精神在成长
 
“临沂格局开阔,有着北方城市的大气;八水环绕、绿茵满城,又有南方城市的美丽。这样的现代化都市实在很难和老区画等号,彻底改变了我对革命老区的印象。”沂蒙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身负《蒙山沂水》导演重任的总政歌舞团副团长李福祥少将连呼“想不到”,他说,很显然,“沂蒙精神并未随战争结束而远去,她在任何时代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20多年前,平邑县九间棚村穷得远近闻名,1983年人均收入还不到180元,男光棍队伍成了排。1985年,刘嘉坤担任村支书后,毅然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5年整山治水,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接着他们选准突破口,下山进城办企业、创办农业科技园,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富裕村。刘嘉坤说:“小富即安是没出息的,老百姓为什么跟党走,因为前面永远有目标。”
 
靠着勇立时代潮头,永不懈怠的劲儿,1995年,沂蒙老区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也是靠着这股劲儿,山东临沂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成为多项指标排在全国前列的城市。
 
新时代又见沂蒙好风光
 
从城市到最偏远的乡村,在临沂,已经很难再发现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影子。去年,该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36.8亿元,超过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区;15个县级行政单位中有11个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9元……
 
昔日,八百里沂蒙山区有大大小小7000多个山头,“四塞之固、舟楫不通”;而如今,临沂已经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商厦林立、商贾云集,成为中国物流之都。与其他地市相比,自然条件差、经济底子薄、发展困难多的老区临沂,为什么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掉队,反而呈现出了赶超之势,这种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专家指出:“临沂能够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率先整体脱贫;能够在曾经‘四塞之固、舟楫不通’的地方,建成江北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之都;能够以全国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拿下‘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切成绩的背后,无不闪耀着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