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关店潮还在持续:O2O+体验才是唯一出路?

2015年08月10日 10:21
大举关店的不止是万达,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曾经辉煌的百货业陷入凋敝中,无论过去多么辉煌、多么人流如织的百货公司,现在无一例外陷入被消费者抛弃的冷清中。而对于百货业而言,大家不约而同的转型自救的武器则是O2O与体验式购物。
关店潮还在持续
从去年至今已经关了200多家百货店
在经历了2003年到2013年的黄金十年后,百货业的衰退同样来得迅速而猛烈。
   外资百货最先感受到了寒流。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马来西亚百货商百盛商业集团,接连陷入关店风波中。今年关闭了其在北京东四环店及天津的唯一一家门店。而从2012年至今,百盛至少已经关闭8家门店。英国最大连锁零售商玛莎百货将于2015年8月份前关闭其在中国15家门店中的5家。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日本零售商华堂关闭了其在北京望京、西直门、北苑、右安门4家门店。
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外资百货商场关店达到141家,本土百货商场也有60家不再营业。今年上半年,百货业态关闭25家,而这场百货业的关店潮还在持续。从关店城市分布来看,一线城市、沿海城市高于内陆城市,这也是百货企业一般优先考虑的扩张路径。“消费者以后去电商买东西,百货业存在的基础会越来越窄,不排除二三四线城市会有百货业的生存土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而随着电商的下乡运动,百货业这些仅有的生存土壤也在逐步流失。
业内人士指出,百货业的关店潮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商品的同质化和营销模式的雷同化,导致各百货店之间恶性竞争加剧,打折促销等价格战常态化,使经营惨淡、利润下滑,甚至负增长的局面经常上演;二是近年来百货零售业又遇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使各百货店的经营成本上涨;三是百货业也包括购物中心,遭遇到来势汹汹的电商攻击,在电商立体化全方位的围剿攻势下,多数百货零售企业沦为电商的“试衣间”;四是受政策影响,过去占实体百货零售业销售额一定比例的集团消费下降了七成多。
O2O是万能药吗?
O2O未必能转型成功,但不做O2O似乎只能等死
在网购大潮的冲击下,面对房租、人工等费用的持续上涨以及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等诸多不利因素,中国传统百货业被迫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大多数百货的转型走的是同样一条路径——在“去百货化”的同时,积极拥抱电商,探索O2O模式。
8月1日,在通州万达广场活动现场,万达自己打造的飞凡电商APP推出了一系列线上闪购促销,通州万达广场近200个品牌参与其中,1元抢美食、1元看大片等多种形式的优惠吸引了消费者踊跃参与。当天,万达广场也因为这场闪购活动变得热闹非凡。
O2O似乎成了百货、购物中心转型的万能药。今年,王府井与京东金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白条”业务,而华联股份早已和阿里巴巴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阿里巴巴为华联及下属公司提供企业O2O业务,目前逐步与华联在流量、营销、会员、数据、支付等层面探讨新的合作模式。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除了阿里巴巴外,华联股份合作的对象还包括BAT的另外两家——百度和腾讯。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零售企业的渗透最典型的例子是银泰百货和阿里巴巴,2014年阿里巴巴斥资53亿元入股银泰商业成为第二大股东,而近期银泰商业创办人沈国军宣布将其持有的3.98亿股银泰商业股份转让,这也意味着持有32%股权的阿里成为银泰商业最大单一股东。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夏琳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全渠道O2O是每个正在转型中的百货商店正在做的事情,不仅可以打通线上线下,还可以获得大数据,而一些百货商店对用户资料的搜集已经细化到行走路径,“大悦城通过各种方式给顾客贴标签,然后针对顾客的背景和消费喜好有针对性推送。”
对零售商来说,O2O似乎成了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O2O未必能带来转型的成功,但不做O2O似乎只能等死。
核心竞争力在体验上
“不是电商太强,而是百货业本身太弱”
对于传统零售百货业而言,关店成了最直接并且最易操作的止损方式。而未来的路要怎么走?除了拥抱电商、探索O2O模式,自身的转型才是最为关键的,将体验式购物做到极致才能存活。
“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在体验上”,华联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转型后的华联购物中心定位是社区的好邻居,除了满足消费者的社交需求,还要满足一家老小的日常所需。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零售是零售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对传统零售商而言,做好自身才能提升竞争力。对百货业而言,正在从过去的只卖商品转变为贩卖服务和生活方式,过去傻大黑粗的促销也渐渐被精细营销所取代。
“不是电商太强,而是百货业本身太弱”,夏琳指出,中国大多百货公司连本业的服务细节都没做好,这也是值得反省的,过去的高增长使得传统百货业忽略了自身的完善,在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上,中国的零售业者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相比之下,日本、韩国的百货业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得益于其注重细节、尊重人性的服务体验上。“消费者的需求仍在,一切转型围绕消费者需求来进行才能看得到未来。”
大超市生存亦面临挑战
在一号店、京东商城等电商价格战的猛烈攻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上购买生活必需品,价格便宜而且送货到家的电商,无形中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也改变了传统超市、大卖场的生存环境。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型商超的生存空间仍在,与电商相比,其最大的生存优势就是生鲜食品。
超市关店潮同样迅猛
  自去年以来,超市、便利店的关店力度丝毫不逊于百货业,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专题阅读)、乐购、人人乐……这些曾经雄霸一方的零售霸主都主动或被动关闭门店。不断传出关店消息的沃尔玛计划关闭30%的中国门店,卜蜂莲花已相继关闭了上海天山店和北京望京店两家店;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的TESCO乐购索性将其在中国的业务打包出售给华润万家,这其中包括135家门店及19家购物商场。面对零售业大环境的萧条,华润方面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挽救颓势,华润整合乐购的方法就是不断关闭及出售亏损店面。而起源于深圳的连锁商业集团人人乐在2014年关闭18家门店,关店理由为“进一步减轻亏损门店给公司带来的经营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在租金成本、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大型商超的运营成本也随之逐渐升高,而外资超市对华市场变化和反应速度比本土超市迟缓,租金优势不再也导致外资超市成为关店的先锋。“外资超市因为有政策优惠所以扩张得比较强势,但快速扩张也埋下了隐患,比如家乐福就是选址不够谨慎,沃尔玛则是收购上不谨慎。”一名业内人士指出。
大型超市互联网+初体验
对大型超市而言,在电商的冲击下,其生存空间依然存在。
人人乐董事长何金明指出,电商带来的冲击是普遍的、持续深入的,接下来这种冲击会蔓延到省会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甚至部分县城的大卖场也会感受到电商业带来的寒潮。除了外部冲击,传统大卖场还面临着高租金、高人工、高能耗、高折旧压力的挑战。不过,电商的持续发展也会遇到缺乏线下优势支撑的问题。“随着电商发力线下,其经营成本、经营管理的瓶颈也会显现出来。传统零售商转型过程中同样也不仅仅只有劣势,生鲜食品经营将是线下零售企业的经营优势。”
而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可以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商超比百货业有更大生存的几率,与电商相比,传统商超大卖出的优势是冷链物流,应该将其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今年以来,各大商超卖场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活动,物美的支付宝日的推广对象甚至蔓延到每天早上排队买特价鸡蛋的大爷大妈,不过商超卖场的互联网+之路依然十分漫长。沈萌指出,大多数商超、大卖场的互联网+,仍然停留在支付阶段,并没有深入到零售模式的环节,“借助互联网等工具在改良零售现有的业态,并没有改造和颠覆现有的业态。”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

合作媒体

  • 搜房网
  • 焦点房产
  • 腾讯蓝房
  • 齐鲁晚报
  • 鲁南商报
  • 交通电台
  • 临沂在线
  • 山东房产联盟
区域:
姓名:
手机:
QQ:

家在临沂网团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