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猴年春节之际回到了家乡,本文以对所在村的观察为例,展望农民工去库存的前景,或许这是绝大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一个缩影,供参考。
家乡见闻:外出务工创业是主要收入来源,炫耀性消费显著
笔者居住在江汉平原离县城有四五十公里的一个小村落,所在生产队(现在叫组)共30来户,都是一个姓,一百多年前属一家。
1、90%的家庭已经住在自建楼房中:2-3层为主,但到春节都只有三五个人住,平常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空置十分严重。
2、70%左右的家庭有人外出务工/工作:约30%为考上大学,这几年处于买房结婚生子的阶段,有的已经举家搬出去,春节不再回来;另外约40%在外做生意务工,但只有一两户在当地常住,春节不再回(查当地统计公报,户籍人口170万人,常住人口只有约130万人,我估计大大低估了外出务工人员数量)。
3、约50%的家庭已经买车:一半上的外地牌照(常年在当地务工、做生意),一半上本地牌照,每年春节开车往返。价格多在10万元左右,少数为凌志、日产等中高档车,价格在20万元左右。据说临近村,最好的有80%家庭都有车了,当地人多在北京、广东等地开服装加工、网店等业务。
4、炫耀性消费明显、娱乐项目没有、赌的不少:抽的烟单价多在10元甚至15元以上(黄鹤楼、中华之类,可能是因为春节,但据说平常也差不多),我给大伙敬的烟不够贵被“鄙视”了;春节期间镇上(大约相隔5公里)的大小餐馆很是红火,晚上尤其热闹,价格基本跟北京的大排档持平了。
没啥娱乐活动,基本就是打麻将、斗地主,赌资不小,一把牌开百八十很常见,我跟表弟、表妹打牌,运气不好的表妹,一下午输了快一千块。镇上就有赌场,有年轻小伙子每天开车去,多的一晚上输赢就一两万。
5、红白喜事随礼支出频繁,结婚彩礼是大支出:孩子结婚、满月、周岁、10岁等,都要请客,一般的亲戚在200-500不等,兄弟姐妹之类的就得1000甚至更多了,个人感觉属于比较高的水平。结婚之前还有订婚等流程,相亲时的红包就得一两万(双方及家长首次见面,基本确定意向),正式结婚的时候得送10万、20万的彩礼,有亲戚说现在有女孩要求直接在县里买房才嫁的。
6、县里的楼盘已经开始到乡镇做广告:县里房价约3000-5000,多数为6层左右的板楼,这两年十多层的塔楼,貌似塔楼更受欢迎,大家都喜欢住的高。楼盘免费送面积、1元抢房等促销活动十分频繁。原有的乡一级基本消失,镇上基本没商品房,面貌有所改善,人口净流出的低迷态势很明显。
展望:农民工去库存可以期待,但还存在金融政策、户籍制度、文化冲突、经济承载力等几个坎
如前所述,县城的房地产项目已经开始到乡镇做广告,现在去库存就指望农民工了,邻居中有少数年轻夫妻准备到县里买房,彻底逃离农村。现在村里已经没有小学和幼儿园,基本都集中到镇上读书,估计等再过几年,等我们这一批80后的孩子面临升学压力时,大家收入再高点,就会纷纷去县里买房了。有几个在县城工作的朋友,也在琢磨要不要去省会买个房,梯级消费逐渐改善的态势十分明显。
以4000元为基础,一套房大抵需要50万元(按120平计算,你让住了三层别墅的农民挤在90平里不太现实)。最低首付10万元,贷款40万元,如果公积金30年,月供仅1740元,商贷不打折约2100元。看起来并不高,现在买车和盖楼的成本也不止这个(很多人盖个三层楼房,基本都要花20-30万的),只是大家能否承担买房贷款的利息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了“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国务院近期发的文件也说“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我以为,要真正落实到位,还得过以下几个坎:
金融手段支持:十几万的首付,估计农民工能凑出来,但向银行证明能还两千左右的月供有点困难;提供银行流水、收入证明是不太可能了,都是现金收入,而且还不稳定,很多都是按年、按季节获得收入的。
户籍制度和文化冲突:如果进城买房并获得户籍,完全离开当地,恐怕还要农民朋友们过文化冲突的关,除了精神层面的问题,农村集体用地制度和社保体系的改革或许是关键,比如农村土地集中在少数农户,搞大规模机械化运作(目前已经有一定迹象,很多在外务工的,地会转给别家,一户人种二三十亩地很常见)。
经济承载力:很多邻居都在北京、广东等地务工,到现成买房后能否在当地获得同等收入的工作是个问题,如果不能的话,仍不是长久之计,还得在县城和沿海之间流动。
小结: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深的感受到农村的凋敝。现在县里和乡镇经济的看似红火,是沿海打工收入撑起来的,春节一过就烟消云散。希望更多地方能提供就业机会,让农民工能留得住,也能获得相对体面的生活。至于农民工解决三四线城市的库存问题,是长期方向,但恐怕有待时日。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