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职业的关系,笔者经常奔波在路上,由于首都名声在外的“首堵”的“加权效应”,源自共享经济的顺风车几乎成为了笔者除了单位和家之外,占据时间最多的场所(尽管这个场所是移动的)。比较有趣的是,从确认上车开始,笔者和车主的话题经常无意之间在20句之内就绕回到“全民共享话题”——买房,于是,笔者也有幸获得了许多房贷故事的八卦分享。
职业标注为金融业的小孙非常健谈,我们之间的房贷话题是在她接听一个电话后开始的。借助电话免提的外放功能,我发现致电给她的是一家城商行的个贷人员黄经理。挂断电话,小孙打开了话匣子并聊起了房贷,“我正在帮一个朋友咨询信用贷,我们俩最近都是买房,首付不足,好在银行的信用贷审批挺快的。我申请的是N银行的信用贷,优点是随借随还,不用钱时授信额度还保持着,缺点是利率比较高,年化达到了7.2%。黄经理所在的J银行则不同,贷款的年化利率是6%,但缺点是不能随借随还,而是必须按照总额度借款三年计算,不过如果选择在放款时一次性扣除利息,年化利率可以降至5%。”
小孙的朋友是一家大型国企下属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巧合的是,黄经理正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在电话中,黄经理非常细致的询问了拟借款人的工作、年龄、需要借款的金额、选择的还款模式,但是双方很有默契的都没有提及资金用途。“我盘算了一下,觉得J银行的模式比N银行好”,急性子的小孙一边开车、一边借助免提致电自己的朋友,“你就从J银行借钱吧,利率划算,你要是只想借一年,后两年我来实际还本息,我给你打个欠条。”
于是,在几个电话之间,“房贷-信用贷-民间借款”就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在整个流程中,没有人关心借贷的合规性,这或许是因为几方借款当事人应该确实是有意还钱、无意赖账,然而,信贷的风险在这种“善意”下显然直接被无视了。
60后张先生原本在北京市西南二环有三套面积都不大的房产,今年8月底,张先生决定将其中的一套半地下室卖掉,买家是现居住在昌平区的一对年轻夫妇,买家最重视的是这套房子可以帮助孩子落户西城区。12月份的第一天,买卖双方等待已久的过户手续终于可以办理了,之所以从买家交付定金后历时三个月才能办理过户,是因为这场交易“恰逢”北京楼市调控,银行对于贷款的审批进度放慢了很多,条件也严格了很多。“之前中介说五至七个工作日就可以下发放款函,实际上买家9月底就提交了贷款申请,现在才批下来,至于实际放款,还要等我们完成房屋过户后买家再去办理抵押贷款,估计还得三周”,张先生同时表示,“我们还算幸运,赶在新政之前提交了申请,买家没需要补交首付,要不然交易估计拖得更久了。”
家住西城区的李先生今年9月份觉得楼市可能会面临政策调控,刚刚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但同时与买家谈好,房子还可以免费住半年。李先生的本意是利用半年的时间差、以及不同区域房屋的价格差实现“小换大”。如今,调控符合预期、房价也没再飙涨,但是李先生却有了新的担心。“上海市已经认房又认贷了,一旦北京与上海执行类似的政策,虽然如今我名下无房,但是我过去毕竟贷款买过房,可能被视为二套房购买者。如果被认定为“二套”,房贷利率不仅没有了八五折优惠,还可能上浮至1.1倍,而且首付比例也将大幅上升。也就是说,即便房价微降,多出来的利率也可能使我的购房成本大大上升,所以现在我想再观望一阵,如果房价再不跌,我也要先把房子买上。”
笔者借助网络房贷计算器计算发现,按照李先生500万元的房产目标价格计算,同样是按揭五成贷款,八五折利率优惠对应的利息约为119万元,而基准利率1.1倍对应的利息总额为159万元,相差40万元。
搭乘小陈夫妻的顺风车还是在今年较早的时候,小陈夫妻是在两家不同的银行上班,聊起来与笔者有很多的共同语言。让笔者最大跌眼镜的,是小陈夫妻贷款买房居然都没有借助单位的“内部优惠”,而是选择了一家城商行进行按揭贷款,“房贷业务确实不赚钱,本单位的内部政策虽然较普通的购房人略有优惠,但还不如一些政策灵活的小银行开出来的条件,所以我们直接舍弃了内部优惠。”
驾驶红色日产逍客的小光恰在房地产公司上班,讲起自己的购房经理,她觉得自己可以算得上一个幸运儿。为了上班方便以及兼顾清华的MBA学业,小光2013年在西南二环贷款买了一套接近100平米的房子,如今小光的这套房子已经增值至接近原价的3倍。但是,非常强调生活品质的小光发现,节假日期间,双方父母前来探望,即便是接近100平米的房子还是有很多的不方便,于是小光将其位于北京市东部区域的房子卖掉,再次贷款买房。这一次她通过自己的行业优势,请朋友帮忙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在通州区买到了一栋别墅,小光之所以觉得幸运,就在于她刚刚办理好购房手续,通州就实施限购了。尽管月供的压力非常大,但是小光谈及自己的别墅还是一脸幸福,“现在住房梦实现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一家三口了”。
顺风车上的房贷八卦其实还有很多,笔者的旅程也将继续。而楼市和房贷的故事恐怕也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霸占“今日头条”,毕竟,相对于仅上市银行就合计逾14万亿元的按揭贷款规模而言,笔者在顺风车上的所听所闻恐怕连沧海一粟都不算,而且每一个房贷背后的故事都“各有精彩”。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