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从不知“霾”为何物到“治霾”“沂蒙蓝”等关键词刷爆临沂市民的朋友圈,“环保”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关键词。几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掀起一场剑指污染的环保风暴,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大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只为了留住蓝天白云。
“治霾”刷爆朋友圈 市民为“沂蒙蓝”点赞
“前几年,小作坊式的锅炉厂、水泥厂、瓷砖厂很多,天空经常是灰扑扑的,地面上也都是扬尘,车子开走过去漫天飞扬,路两边的树叶上灰尘也积攒得很厚。有时候不戴口罩出去走一圈,鼻孔里都是黑的,晾晒的白衬衫一晚上也会变成灰衬衫,到厂里走一遭,刚洗过的脸也变成了灰头土脸。”家住罗庄区傅庄街道的村民刘先生说。
5年时间,从不知“霾”为何物,到谈“霾”色变,霾成全民的公敌。临沂市委、市政府也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气魄,掀起环保风暴,向污染宣战。“临沂样本”赢得了“沂蒙蓝”的回归,市民环保意识也逐渐“觉醒”,“治霾”“沂蒙蓝”等关键词时不时刷爆临沂小伙伴的朋友圈,无数市民为“治霾”点赞,为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点赞。
“没放鞭炮,过了个环保年,看着窗外湛蓝如洗的天空,晒着暖暖的阳光,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才是春节正确的打开方式啊!”网友“豆豆”在朋友圈说。
企业“断尾”求生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随着“霾”这个环境公害日益为人共愤,另一个名词也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落后产能。而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这“三高”,便是落后产能的代名词。
“三高”既是生态环境的杀手,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拦路虎,然而淘汰产能意味着企业投资“打水漂”,谁不心疼?但今天不淘汰落后产能,明天就可能被市场淘汰。两害相权取其轻,企业纷纷通过转型、转产等“凤凰涅槃”。
提起5年前污染物排放标准,金锣热电厂的集团副总经理丁柯依然如数家珍。“5年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200,烟尘是50,后来排放标准提高,现在二氧化硫已经降低到35,氮氧化物为100,烟尘为10了。”
热电厂最主要的燃料是煤炭,金锣热电厂煤炭燃煤量大约为1000吨,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5年的时间,该厂投资2.5亿元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不淘汰、不转型升级,排放就不达标,企业就得停产,停产损失更大,只能淘汰‘割肉’。5年时间‘环保’已经成了企业的生命线,是重中之重。”丁柯说。
“5年时间‘大换血’,5个脱硫塔引进了脱硫深度除尘一体化技术,8台锅炉改造并引进低氮燃烧技术,原本的压力机也全部拆除换成了真空皮带脱水机……”丁柯说,“其实,传统模式已经运行了多年,即使没有环保压力,也需要寻求新的变化。看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思路一变天地宽,严格环保标准,引导了企业生产工艺升级、产品更新加快。丁柯告诉记者,5年前,大大小小的锅炉数不胜数,环保标准提高后,各企业开始“断尾”求生存,淘汰落后产能。他们抓住时机,不仅承担起金锣科技园内百多家企业的供电供气工作,还成为
北城新区主要供热电企业之一。往年企业自备电厂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热电厂。
链接
铁腕治污治出个“临沂样本”
5年时间,临沂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全省倒数末3位到全省第7位,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再到“沂蒙蓝”重现,国家环保部和省委、省政府对“临沂样本”给予充分肯定。
2012年全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等4大类21项重点工程,对1822个污染源实施动态监管和治理(其中工业类611个、城市扬尘类1053个、机动车和道路运输类158个)。
2013年对市辖区24家页岩砖、石灰厂等石材加工企业予以关停,对252台6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推行清洁能源改造,对27家重点企业和76家建陶企业实施治理提升,对212个建筑工地、26个拆迁工地实施综合治理,对30.5万辆机动车实施环保检测,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水质保障攻坚战,带动流域治污深入开展。
2014年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坚决落实“限期治理一批、停产治理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要求,限期治理企业563家,治理完成341家、停产治理161家、关闭搬迁61家。加强燃煤锅炉清洁改造,整治城区常压燃煤239个,取缔改造212个。全力推进油气回收治理,对全市范围内1151座加油站、4座储油库、71辆汽油罐车进行油气回收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小企业32家。
2015年,共检查企业16648家次,清理土小企业1586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423起,同比增长75%;处罚金额6965.98万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市级立案查处719起,同比增长72%;处罚金额4115.53万元,同比增长126%。环保、公安联合查处环境犯罪、治安案件147起,刑事、行政拘留112人。
2016年,临沂市对394家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取缔改造10吨/小时以下工业燃煤锅炉2133台,清理土小企业242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414起,同比增长1.14%,处罚金额11485.68万元,同比增长64.88%。环保、公安联合查处环境犯罪、治安案件100余起,刑事、行政拘留98人。
鲁南商报记者 孙飞霞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