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褪色,"银十"将平淡走过,炒房客空间已不在。
送走了褪色的"金九",能否迎来轰轰烈烈的"银十"?答案即使不说,大家心里面也早已是一本清账。
刚刚过去的9月,新盘降价打折形成了一股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这边,广州番禺某盘每平方米直降6000元;那边,天津某盘就能7折甩卖。这边,合肥涌现出一批特价房;那边,郑州打折促销就能遍地开花。哪一个楼盘如果没有一点"彩头",房子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
但是,在降价"抢客"与打折促销之下,"金九"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并没有带来"置业潮"的出现,楼市成交不升反降。这其实也预示着已经到来的"银十"轰烈不起来,必将平淡走过。
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都没有打开局面,碰了一鼻子灰,那么接下来的道路就可想而知,不那么好走了。
成交量的下降,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购房者不买账,还有就是在调控力度逐渐加大之下,炒作与投机已经没有了空间,炒房客与投机者慢慢被挤出了楼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前段时间某小区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一夜之间1420套房子被抛售。
房子不能带来丰厚回报,引起炒房客售卖止损,这样的连锁反应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了。
这些现象表明,今天的房地产,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楼市。
第一,房地产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社科院报告中的一段话,讲的非常直白,也非常的具体。社科院指出,房地产对经济的挤出效应已经大于带动效应。
社科院的原文是这样的:尽管2018年表面上中国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0.6左右百分点的带动贡献,但是其挤出效应已大于带动效应。也就是说,去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已经为负。
两个月之前的730会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一定调的出台,房地产未来的框架也基本定型了。房地产的作用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经济不再过度依赖房地产。
第二,人们对房地产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这种认识的改变,最开始体现在业内人士的身上。
以前,某些教授说,"房地产是最大的实体经济","只要房地产业才能救中国"。而现在,专家们说,"房子建起来是用于住的,那就是实体经济;用来炒的,就是虚拟经济"。
更加客观与理性的看待楼市,既不去神话它,也不刻意得看低它,这是认知能力提升的外在表现。
"房住不炒"的定位越来越深入人心,烙印在人们心头的"买房致富"的经验主义,也在发生着改变。房子的居住属性逐渐增强,以居住为目的的买房也在增多。
第三,15万亿销售额之后,难解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称,"15万亿"后,市场会发生结构性变化,2019年楼市大概率会下降"。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39平方米。用潘石屹的话说,这个水平已经跟发达国家一样了。但是,潘石屹又指出,"到目前为止,房子不再是刚需了"。
一方面,楼市经过20年的发展,房子确实不少了,达到了一个"怪吓人"的数字;另一方面,住房需求高峰见顶,人口不足以再支撑楼市。
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指出,我国上一轮出生人口高峰在80年代后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3年见顶,这意味着住房需求高峰已经见顶,而2018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仅仅1523万,创下过去50年的最低水平。
这意味从人口来看,住房的刚性需求将持续下滑。楼市确实不一样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