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临沂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企业由“十二五”末的192家增加到2020年底的700余家,由全省第8位提升到第5位。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构成了全市科技创新政策框架体系,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积极探索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新机制新模式,强化了对科技项目、平台、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科技财政资金的融合利用,有效提升了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金、新旧动能转换创投基金和科技创新券,先后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政策8.99亿元,发放科技贷款1600万元,兑现省市科技创新券138.87万元,逐渐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强化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以市级农业科技特色园区为依托和示范,以星创天地、农科驿站等农技推广平台为联系纽带,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服务主体的农业科技“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为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莒南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兰陵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升级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目前,全市共建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农高区2个(全省共1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10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从全市农、林、水、畜牧、农机等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2292名,组建市县级专家服务团、科技扶贫服务队56个,进村驻点,开展技术服务,实现全市1161个扶贫重点村的科技指导人员全覆盖。
科技助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净增508家
“十三五”期间,实施“6+1+1”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着力在先进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电子信息、高端冶金制造、高端木业、新材料新技术及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领域,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增链,不断强化在人才汇集、平台打造、技术供给、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科技赋能,真正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让新兴产业“根深叶茂结硕果”,使小的变优、优的变大、大的变强。以费县为主体的木基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和以高新区为主体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临沂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到目前,全市共建成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1个国家试点创新型产业集群、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企业由“十二五”末的192家增加到2020年底的700余家,由全省第8位提升到第5位;净增508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264.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7.21%提高到39.95%,年均提高2.58个百分点。
围绕国家1类新药、5G网络及人工智能、智慧工厂、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建立了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培育库,持续加大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力度,累计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08项,其中,争取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850项,祎禾科技的“新型物理改性凝胶材料”、博胜动力的“便携式轻量化高续航性能的锂电池园林植保机械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突破并实现转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或国内行业领先水平。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共获国家科技奖励10项、省级科技奖励30项,市级科技奖励54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5项,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全市各类科技孵化载体达到73家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十三五”期间,加快构建以市级行业创新平台为带动,以县区创新平台为联合,以各类企业平台为支撑的市、县和企业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切实增强了全市的自主研发和资源集聚能力。
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中国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等建成启用,山东省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升级为全省22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之一,临沂市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组建,临沂市创新创业中心(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临沂分院)、临沂市现代木业产业技术研究院、鲁南医养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加快筹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资源加速融合。
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临沂应用科学城、启迪之星孵化基地、中科创新园等孵化载体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临沂高新区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特色载体(高端人才引领型),“临沂电子元器件产业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山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18家,国家众创空间9家、省级26家,到目前,全市各类科技孵化载体达到73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省级10家。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平台,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58个,到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有科技类平台900多个,其中,国家级33个、省级252个、市级581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创新资源加速汇集整合
成功破解730多项技术难题
始终坚持“开放办科技”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企业大胆“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成果向临沂集聚,有效提升全市在国家和省内创新体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十三五”期间,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签署了合作协议,组织举办了院士专家沂蒙行等活动,合作院校达到100多所,签署合作协议380多项,累计备案省院士工作站47个;引进转化科技成果650多项,成功破解了730多项技术难题。国际科技合作得到强化,组织举办了山东(临沂)传统医药创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高层次外国专家沂蒙行”等活动,与俄罗斯、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科技合作与交流,一批新材料、新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和国际先进技术在我市落地转化,累计建成海外研发中心6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4个。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累计引进院士及创新团队500多个,培育国家高层次人才9人、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7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13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创新类10人、科技创业类24人;引进外国专家243人次。
相关链接:
我市将加强吸引集聚优秀科技人才
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下一步,临沂市科技局将重点采取四项举措,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加强科技人才顶层规划。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需求和“十优”产业发展,编制好《临沂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落实好《关于加强科技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形成以青年人才为塔基的全市科技人才金字塔体系。同时,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制定《临沂市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指引》,把人才创造的实绩贡献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关键看创办了多少企业、孵化了多少项目、转化了多少成果、突破了多少关键技术。
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力度。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鼓励和支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平台、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海内外招才引智工作站、海外技术研发机构的作用,挖掘用好临沂籍在外人才资源,广泛开展海外引才活动,吸引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同时,支持用人单位通过海外研发中心、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在海外就地使用高端人才。
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机制,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项目建设,构建科学、技术、工程专家协同创新机制,培育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着力发现、培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注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立足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领军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工作。
四是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服务项目的“一窗办理”“一次办好”,尤其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等过程中,让科技工作者“少跑路”“不跑腿”。开展“科技直通车”活动,组织业务科室、中介机构等,组成科技政策服务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培训,组织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
临报融媒记者 张慧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