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供给、减税降负、金融创新……系列利好政策释放,叠加商业模式明确,2021年被视为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元年。在这一年,随着“投、融、建、管、退”商业闭环的初步形成,以“资产管理”为本质的住房租赁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商业闭环望实现
行业发展迎来“黄金十年”
“中国住房租赁市场的黄金十年真正到来了!”12月24日,在ICCRA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的《中国住房租赁市场蓝皮书 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上,ICCRA住房租赁研究院院长赵然借鉴美国经验称,1991年美国设立权益型REITs形成商业闭环,由此带来住房租赁行业的黄金期。
蓝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十个重点城市监测的机构化运营集中式租赁住房项目1794个,房间规模共计456187套(间),与2019年相比增幅达到122.9%,两年之内实现规模翻番。十个重点城市集中式租赁住房项目出租率从2019年85.1%上升至2021年90%,另一反映市场需求旺盛度的重要指标“续约率”,2019年为44.6%,2021年上升至57.6%。
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多家长租企业业绩表现优异,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数据显示,万科泊寓实现营业收入13.19亿元,同比增长25.6%。龙湖冠寓已经在深圳多个行政区和东莞拥有万余套房源,累计开业房间数达到9.4万间,成熟期运营门店出租率超过95%,租金收入实现10.7亿元,同比增长45%。
“75%-80%左右的单体项目出租率基本可以促成盈亏平衡,实现正常的良性运转,但部分些机构需要达到90%以上才能实现盈利”,赵然称,从投资收益倒推,住房租赁企业需要达到4%-5%的净利润水平,但这远非天花板。除了运营端收益,还有通过翻新物业面向不同客户群体,带来租金上涨收益,国外经验来看,平均6-8年需要翻新,美国翻新平均带来租金溢价18%。物业间交易会体现土地增值,带来另一部分利润。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与政策扶持密不可分。在资金端,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给予住房租赁行业真金白银的扶持。2019年起24个城市陆续获批中央财政对租赁住房专项补贴资金,总额约468亿元;另一方面,从法律法规层面鼓励住房租赁行业金融工具创新,拓展住房租赁企业融资渠道。在供给端,鼓励存量物业改造,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2020年,各地方政策发力增加非住宅类型物业进入租赁市场,对增加市场供给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望2022年,赵然认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将持续加大,住房租赁行业商业闭环有望实现。政策上可能会出现两大方向,一是因城施策,明年针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监管,不同城市会有不同细化政策,这在今年已有所体现。二是在长效机制背景之下,集中供地将成为发力重点,另外,政府可能采取不同方式让步租赁住房定价,通过房地产税递延缴纳方式变相降低土地成本。
十城租住幸福指数
北京具活力、上海最宜居
住房租赁市场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不同城市在不同维度发展上存在差异。蓝皮书提出“中国十城租住幸福指数”,由城市活力指数、宜居配套指数、租住活跃指数和职住平衡指数四个子指数构成。
根据“城市租住幸福指数”,全国十个重点城市分为三个梯队:无论租金坪效还是出租率水平,上海、深圳、北京三个城市均位列第一梯队,显示出非常旺盛的市场需求,租住幸福指数在90以上;广州、杭州和南京属于第二梯队,租住幸福指数在75以上;成都、武汉、重庆和西安在第三梯队,租住幸福指数在70及以下。
具体来看,北京最具活力,城市活力指数最高达到25.00,上广跻身前三。上海最宜居,宜居配套指数最高达到20.96,北京与上海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宜居配套方面;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在租住活跃指数居于第二梯队,为29.94,低于杭州和南京,但广州在职住平衡方面表现最优,达到15.00,在这一方面,南京、武汉均超过上海和北京。
上海,北京均已基本完成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常住人口连续多年增幅下降,城市外扩和人口向外围疏解进程还在继续。广州、杭州和南京均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及都市休闲文化产业聚集高地,户籍人口不断增加并处于增幅上升阶段。成都、武汉、重庆和西安则对周边区域的虹吸效应显著,人口大规模流入仍是中短期显著特征。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集中式租赁住房市场租金水平最高,达到5.77元/平米/天,超过北京5.48元/平米/天。由于大量城中村拉低,深圳集中式租赁住房市场整体租金水平为3.85元/平米/天,与广州3.83元/平米/天相当。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上海ICCRA长期监测48个机构化租赁住房运营企业,在十个重点城市中的品牌集中度名列榜首。
相较而言,第一梯队市场需求驱动力强,产品线丰富;第二梯队需求聚焦但供给分散,城市内部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第三梯队租金天花板现象明显,品牌聚集度低。蓝皮书分析,随着各城市经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不断落地,“中国十城租住幸福指数”将是短期内相对稳定、但长期动态变化的状态。
不同赛道奔跑有快慢
行业重资产模式已经走通
在企业个体起伏上,大盘涨势也难以全权代表。特别是“起跑枪”打响之后,大行业之下不同赛道奔跑速度并不一致。赵然直言,“速度取决于装备,装备取决于思路”,从市场上来看,住房租赁市场上三类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前景:
一是创投系运营商,通过二房东包租模式切入住房租赁行业。以魔方为代表,轻资产加码长租业务,探求资产管理的破圈路径,目前业务覆盖全国28个主要城市,管理10万 房量。“未来创投系运营商的发展速度必将趋缓,这一现象在今年就有所体现”,赵然称,以前希望输出管理方式的万科、龙湖,现在也难以为继,究其原因在于行业暂未迎来品牌价值差异化的时代。
二是重资产开发商转型,从引领示范的国企央企发展来看,赵然称,未来会进入平稳缓慢提速状态,走的稳、走的好。例如,华润2018年进入房租赁市场时便设立了五条产品线,充分考虑到旧改物业的和新建物业,但通过发展经验,目前专注于在北京和上海通过专项用地重资产进驻住房租赁行业。中海则发力于产品研发,磨刀过程较长,但后期发展速度会比较快。
蓝皮书指出,国有企业在住房租赁行业的重要性逐步提升。2021年34%的头部品牌为国有企业,这一数字比2019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另外,2021年国有企业性质的运营商管理租赁住房规模占比达到10.2%,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3.8%,国有企业运营商的管理规模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
三是私募基金类企业,投资核心位置物业以满足收益率。“这种重资产模式不会走得快,但会走得稳。”赵然说,一旦像今年降低资金成本的利好政策出台,就将推动加速发展。从典型代表中骏方隅来看,2020年中骏方隅公寓在管项目26465间,稳定运营项目平均节点出租率为88.6%。中骏集团执行董事兼助理总裁黄伦曾透露,中骏方隅计划2025年管理规模20万间,资产管理规模600亿元,管理租金规模100亿元。
“从国际发展规律来看,住房租赁行业重资产逻辑已经走通,尽管轻资产发展也没问题,但是目前品牌价值难以显现。”赵然从酒店行业发展经验进行类比称,万豪、希尔顿等国际酒店最早以重资产模式发展,在品牌价值形成以后才开始进行输出,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住房租赁行业目前并未形成品牌差异化。
住房租赁市场的差异化发展,一方面在于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另一方面,在于探索C端个性化需求,进入细分赛道。赵然直言,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将进入“嘉年华”时代,行业可被视为平台,在平台上装载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只满足住房需求体现不出品牌价值,没有出路,扎根了解C端需求并进行从产品设计到运营策略变革的企业,才能率先抵达终点”。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