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据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百强房企实现操盘销售金额2.32万亿元,同比下降超五成,较2020年同期下降超两成;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有3家,而去年达到15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地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市场信心开始建立,而信心传导到市场仍需时间。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市场已现筑底信号,随着地方政策力度持续加大,预计二线城市有望接棒一线城市在下一轮修复中脱颖而出,6月将成为验证各城市楼市“成色”的重要节点。
前5个月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3家
今年前5个月房地产市场仍旧低迷,从房企的成交来看也不乐观。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5月,销售额超千亿房企3家,分别为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而超百亿房企7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8家。与此同时,前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199.9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136.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1.5%和53.2%。
另据克而瑞数据显示,前5个月,百强房企实现操盘销售金额2.32万亿元,同比下降52.3%,较2020年同期下降27.8%;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2.64万亿元,同比下降52.7%,较2020年同期下降27.9%。由此可见,尽管2020年同期楼市也受到疫情冲击,但相比之下其销售情况仍然好于今年。
与此同时,疫情管控及销售低迷导致房企推盘意愿仍较弱。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5月,重点50城商品住宅月均供应规模超15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超四成。而5月单月,重点50城新批上市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同比降幅接近五成,房企推盘情绪较为低落。
众所周知,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降低,一度影响了成交,导致市场供求两端偏弱。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规模房企对全年的业绩规模的预期也显得更为谨慎,大部分房企不披露目标,或是已经主动调降了销售目标。截至目前,仅有十余家上市房企公开披露了全年业绩目标,数量较往年40家左右的水平锐减。克而瑞数据显示,从已经公开披露全年业绩目标的房企来看,大部分企业的业绩目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截至5月末,多数企业的业绩目标完成率不足30%,有近半数企业甚至不足25%,均大幅低于去年同期。
部分城市楼市信心已现转机
尽管5月房企销售层面仍呈现明显下降态势,但政策层面的利好也在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各地房地产新政频发,年内已有超百城放松调控政策。尤其是近两个月,因城施策节奏明显加快,政策内容向限购、限贷等方面延伸,城市明显向二线城市扩围。
在各地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开始发生新的转向。从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5月份重点50城市场情绪指数变化来看,50城中有30城市场情绪指数上升,较上月增加6城;有20城市场情绪指数下降,较上月减少6城。不过,信心要传导到市场成交数据上还需要时间。
对此,诸葛找房分析人士分析称,整体来看,重点城市的市场情绪正在逐渐好转。从市场情绪指数上升的城市来看,5月,长三角的苏州、杭州、无锡、上海、南京以及珠三角的东莞等城市市场情绪均呈现上升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市场情绪好转的城市,大都在近月出台了“松绑”政策。比如,苏州不但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而且其首套房利率已下调至最低4.4%;杭州出台了楼市新政,涉及放松限购、缩短增值税免征年限等多个方面;南京也出台了放松公积金贷款的政策以及针对多孩家庭的购房政策等。
可以看到,近期长三角区域城市松绑政策高频出台,从效果来看,对于提振市场情绪、提升购房者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从克而瑞重点监测的30个城市的市场成交情况来看,2022年5月,房地产市场筑底,成交跌幅没有进一步扩大,30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4%,但同比仍下降59%。
业内预计6月起市场有望逐渐复苏
“当前,楼市政策核心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房住不炒’仍是底线。”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总经理曹晶晶预计,后续地方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人士也认为,目前,各地松绑政策进一步深入,政策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加上央行等中央部委出台实质性宽松政策加持,预计下半年市场有望加速回升;同时,预计二线城市有望接棒一线城市,在下一轮修复进程中脱颖而出。
曹晶晶则认为,从短期来看,当前市场降幅接近年初悲观预期,按国家统计局口径,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降幅或超两成,二季度低迷难改。但是预计重点城市将完成筑底,多数城市下半年缓慢恢复,“本轮市场恢复或将呈现如下特征:重点一二线城市企稳带动更多城市恢复,改善性需求释放带动更多刚需入市。”
对于今后市场的走势,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释放强烈的“撑地产”信号下,6月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渐复苏,但城市分化也将加剧,6月将是验证各城市楼市“成色”的重要节点,并将给下半年市场定调。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