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人都在谈论买一套房要花去几代人的心血。那么,目前全国住房总计到底值多少钱?统计显示,目前国内住房总价值可能超过90万亿元,也就是超出GDP近200%。而城市居民需要花掉近22年的工资(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 (9月15日《中国证券报》)
90万亿,22年,虽然这两个数字未必是中国楼市和民生的“写真照”,但也描摹出了社会的基本生态。因为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映入人们眼帘的要么是高楼大厦,要么是正在建房的工地。让人们感觉,中国并不缺少房子。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说,供多于求,价格应该低廉才对,而在中国楼市,房子再多,价格却依然下不来。
众所周知,中国的GDP总值只能反映中国抽象的综合实力,无法和具体的民生质量挂起钩来。因为有13亿人作分母,把31.4万亿的GDP总量平均下来,一下子就使中国人均收入拉到了世界中等偏下水平。何况,这个平均并未考虑到收入差距的因素,有报道称,中国20%的新富者阶层拥有80%的财富。在此背景下,意味着只有少数新富者阶层才能买得起房;80%的工薪者阶层需要住房贷款的支持才能实现安居。即使如此,中国楼市总量也有一个基本的保有量。现在的问题是,全国住房总价值超过90万亿,超出GDP近2倍。只能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房价远远高于其市场价格;二是房子空置率极高,地产商是在超过市场负荷地无序开发;三要么是政府主导下的以楼市催化GDP的政绩冲动,要么是公众被迫跟进的不理智的买房投机。
不论哪一种情景,楼市总值超出GDP总值的2倍都是非正常的经济现象。如果说“地王”频出,全国都是建房工地而又卖不出去是一种土地和资本的浪费,那么,少数人买多套房和多数人买不起房或变成被套的“房奴”,则是社会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已建楼市的空置和在建楼市的前赴后继,等于是把买房者和银行的流动资金,变成了凝固得只有虚拟高价的钢筋混凝土,显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制造宏观经济失衡不稳的泡沫垃圾。现在的问题是,90万亿的楼市总值,已经严重超越了GDP的负载能力,亟须通过市场宏调来减压减负。
而这一不堪重负的市场负担,在民生承受力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2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子,这样的房子就是能买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呢?前几天,重庆市副市长提出重庆市的安居图景是重庆人6.5年就可以买到一套房子,结果被舆论视作不可能的数字游戏。如果说“6.5年可买一套房子”是数字游戏的话,那“22年不吃不喝买一套房”又是什么呢?
现在的楼市,依然没有出现理性的迹象,天价楼盘不断面市,“地王”记录也不断被刷新。而给予民生愿景的经适房和廉租房,则屡屡曝出意想不到的诸多问题。中国楼市,亟须快刀斩乱麻的市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