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熙喜5月9日,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下称中房信) 发给记者的邮件显示,4月典型房地产企业的拿地热情逐渐降温,月内15家典型企业通过招拍挂方式新增土地总建筑面积约260.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环比下滑66%;成交土地总价约56.88亿元,同比下降70%,环比下滑59%,创2010年以来拿地总量和成交总价的最低记录。
纵观2011年前四个月,剔除比较特殊的2月份,15家典型企业拿地总量基本呈逐月下降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未来市场走势并不明朗,多数企业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是受制于银根紧缩、销售回款速度等因素,导致企业资金面压力增加。万科(000002.SZ/200002.SZ)就明确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与土地市场之间存在联动机制,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持续的影响,公司年内土地市场策略也可能出现相应调整”。
而考虑到2011年1月以来全国整体房价涨幅较小,房地产市场整体趋稳的态势,未来不太会出现政策进一步趋紧的情况。因此,未来短期典型企业的新增土地总量也将维持温和反弹、小幅盘整的局面。
中房信评论员高岗在邮件中表示,“企业融资渠道现分化,信托、债券成为主流融资途径,实力企业仍能获得银行信贷。”
2011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房企上市公司资金链整体趋紧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为了确保现金流顺畅,不少开发商扎堆信托、债券等渠道进行融资,信托、发债成为当前市场主流的融资途径。也有一些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在货币政策连续紧缩的形势下依然取得了银行的信贷指标,补充了资金储备。
数据显示,4月有多家房地产公司借道信托实现融资。如世茂股份(600823.SH)委托中铁信托对外发售“丰利41期世茂股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期限为1.5年,规模为1亿元;首开股份(600376.SH)为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拟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申请信托贷款,额度不大于15亿元。
除了信托,房企在债券、优先票据等方面也举措频频。明发集团(00846.HK)发行15.6亿元五年期可换股债券,债券每年分派息率为5.25%;富力地产(02777.HK)将发行3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及5年期的美元优先票据,集资规模约20亿至30亿元,等等。
与此同时,不少实力房企,或依靠自身的规模优势,或依靠母公司的强大实力,获得了银行信贷。如香港新鸿基地产(00016.HK)签订五年期167.5亿港元贷款协议;中粮地产(000031.SZ)也以鸿云项目土地为抵押向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申请3年期规模为3.5亿元的贷款;新世界中国(00917.HK)获取最多达2亿港元3年期贷款;九龙仓(00004.HK)也敲定40亿港元3年期融资;还有SOHO中国(00410.HK)正在海外市场进行的4亿美元的3年期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