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谁的后花园?
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甚至政府“上阵伴奏”的模式,在招商引资乃至地产开发中并不少见,但是旅游地产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其规模的巨大和影响的复杂性。
就在长白山度假区南区旁边的果松村,滑雪场等设施项目的建设引发泥石流,令居民终日生活在住房可能被泥石流冲毁的担忧下,而围绕该村51名村民被征收196.37亩土地的补偿纠纷,至今没有平息。
事实上,中国的名山大川,已经沦为开发商“最后一轮疯狂圈地”的战场。本报此前报道的部分开发商在西双版纳白象湖擅自填湖造地,以及万达集团在长白山圈地几万亩,只是寥寥数例而已。
中信建投研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国内已有超过50家房企涉足旅游地产,涉及项目金额超过3000亿元,旅游地产项目的投资占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的比例超6.2%。
2012年一季度,全国旅游地产上亿元投资签约项目就有近70个,例如中坤集团拟投500亿元开发云南普洱;中弘股份先后有近300亿元投向3个旅游地产项目;恒大地产拟150亿元建哈尔滨太阳岛西区旅游项目;陕西旅游集团100亿元打造延安“圣地河谷”等,总规模达2600多亿元。
尽管开发商都宣称进军旅游地产是多元化拓展战略,但这些所谓的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项目、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几乎无一例外地包含房地产开发,甚至是项目的主要盈利来源。有开发商私下对本报称:“明明可以吃肉的,谁会去喝汤?”
在地方政府如此热衷配合开发商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担心,过度的旅游地产开发,甚至是以旅游项目为名、商业地产为实的开发,会不会破坏旅游景区的自然、人文生态。
旅游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是全社会的公共财富,但旅游地产项目针对的通常是高端市场,从公平性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争议。2010年4月,建在大理洱海公园内的“洱海天域”被媒体曝光,舆论纷纷批评“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变成富人的后花园”,随后纪检、监察机关介入调查。2010年5月,“洱海天域”项目被责令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