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最初选择走上代建之路,是在2010年。彼时调控政策刚刚开始陆续出台,但绿城的销售已经明显受到影响。
虽然当年最终突破了500亿的销售,但这距离宋卫平当年定下的千亿目标相距甚远。
宋卫平自然不甘。高增长,一直都是绿城模式的特点之一。然而,绿城却长期备受资金短缺的困扰,这也是阻碍其高速增长的最大原因。
“最大的困扰是买地的钱永远不够。”彼时,宋卫平还想拿地,还想继续迅速壮大绿城。
“2010年万科用于业务发展的资金大约1200亿左右,而绿城自有资金只有100亿左右,合作伙伴的钱不到一百亿,就是这200亿本钱支撑起每年500亿的销售收入,还要用来维系3000多万平米的土地储备。”
而代建,成为宋卫平突围调控的“另类”高速增长之路。
绿城意图通过代建模式和资产管理业务,摆脱资金短缺的窘境,减低高负债,实现企业的高速增长。
就在2010年9月,绿城宣布成立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代建项目的建设。
宋卫平当时曾透露,希望未来三至五年内,每个代建项目的贡献率能稳定在6-8个亿以上,每个项目销售额预计达到10亿元,这样只要参与100个项目就能实现绿城的千亿目标。
“我给绿城建设一个基本的设定,大概每年完成50个项目,希望能够做到100个项目,每年能够以50-100个项目来维持或者做增量,这样五年之内它的销量会上千亿,有可能做成销量最大的一个公司。”
转型之难
从2010年至今两年间,绿城的负债一直高企,销售回笼资金的速度也依然缓慢。但这不影响绿城代建项目的发展。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绿城签约代建项目总计有64个,总建筑面积1420万平方米,预计可售1100亿元,代建费预计总额60亿元,现在在建项目34个,在建面积410万平方米。
“代建虽然不赚钱,但至少是不花钱的。”宋卫平表示。
实际上,从绿城与融创这次的股权转让,至少可以看出,绿城也有意将旗下的项目由自己全力出资开发,转变为只负责项目的开发运营,而资金方面则由合作方负责。
“产品仍由绿城经营,项目的操作肯定是跟以前一样的。但我们会加强财务、成本、营销平台的力量。”融创孙宏斌如此阐述双方的合作。
到今日宣布要做保障房最大代建商,宋卫平至今还是没有放弃做地产界NO.1的想法,只是领域不同而已。
然而,业界开始产生一个疑问:这样的定位绿城能走的好吗?
杭州业内人士兰洪海指出,绿城从以高端产品为主转向为保障房做代工,相当于做地产界OEM,很难说绿城未来将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他分析道,在绿城一贯的产品至上运营体系中,在产品的建设方面很大程度是不计成本的,不计代价的。但绿城对品质的追求都可以在高额的利润当中大大充抵掉。
“但到了更大的代工市场里面,它的优势基本就消失掉了。如果要想在代工市场当中做大做强,无异于让美国人帮我们生产家电。”兰洪海称。
他指出,习惯做高端的绿城转攻保障房市场,并要在2至3年内,经营成全国保障、安置房领域的最大开发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支撑。
“如果是龙湖、万科,更容易令人愿意相信,因为他们在成本控制方面比绿城做得更好。绿城要全面转化,尤其是在两三年之内完成,这是难以相信。毕竟体系的建立不是马上便能完成的,还需要时间、经验的积累,绿城缺乏相关成本管控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