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保障房申请者称,厦门保障性商品房岛内房源“社会普通居民、公务人员、厦大教师的保障房名额比例是大约9∶7∶4,比例明显不合理”。记者实地调查显示,在厦门,普通居民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等单位人员确实存在不同的保障房申请渠道,而所有的申请人都共享全市保障房房源。在不同的分配渠道下,申请资格、轮候时间均无法统一,导致部分不公平现象出现,最终引发了一些申请者对保障房分配“双轨制”的质疑。(《21世纪经济报道》8月23日)
类似的保障房分配乱象,一直存在。据8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河南项城,申购经适房也出现了不规范的情况。对于媒体关于“有相当一部分申购人是公务员”的质疑,项城市住建局称,由于该市属于农业大市,公务员的收入较低,且部分公务员家庭成员较多,因此部分公务员家庭属于中低收入家庭,符合申购经济适用房的条件。从厦门的保障房分配“双轨制”,到项城的公务员享受经适房,都是保障房分配乱象的具体显现。根据8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有学者担忧称,在“大跃进”建设保障房背景下,恐怕至少有一半是福利分房。
针对学者的担忧,住建部10日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主要面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简单分析不难发现,这样的回应,“背书”的仍是开工建设保障房的总体数目,而没有给出多少比例的保障房沦为福利房——哪怕是一个粗略的数据。而根据此前媒体的多次报道,保障房被注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比如,全国多个城市都爆出了将宿舍楼“贴牌”为保障房的情况;渣打银行的一份调研报告更认为,国内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
接下来必须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更为严苛的制度,确保正在进行、将要进行的保障房分配更趋公正公平。据8月10日《中国证券报》报道,有分析人士认为,结合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未来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可能作出调整,与此同时,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的评估,我国保障房的潜在需求为7600万套,除去已经建好的保障性住房,未来保障房的存量供求缺口应为5500万~6200万套。
统计清理的目的,是为纠偏,更是为下一步保障房更趋公正公平的分配,打下坚实的制度根基。据了解,8月初,来自河南相关会议上的消息称,河南明年将全面取消经适房建设,原因在于,存在资格审查在操作中难认定等问题。在确保保障房建设方面,相关方面适时发动对已经分配的保障房的清理,并不算是苛求。
据8月22日新华网的报道,8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时强调,分配是保障房的“生命线”,分配不公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在这方面要加强探索。在考察中,李克强尤其强调,要“建立有效的纠错机制,严肃查处骗租骗购、利用各种手段侵占保障房等违规违纪行为”。在保障房分配问题上,高层的表态,应化为相关方面积极有效的行动。比如,可以以集中清理沦为福利房的保障房为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制度,避免类似厦门、项城的保障房分配乱象的发生。(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