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光剑,目光刚毅,“虽然身材矮小,但是并不妨碍它用原力指引我们”。没错,它就是经典影片《星球大战》中最德高望重的绝地大师尤达。这样一尊栩栩如生的尤达大师塑像,出自王洋和黄波这两个临沂小伙之手。他们两人是如何将虚拟的人物形象搬进现实世界?又是如何走上探索外星人雕塑这条道路的?近日,记者走进了两人的艺术世界一探究竟。
手绘50多稿,虚拟形象变现实雕塑
王洋和黄波是大学同学,都是艺术科班出身。后来,黄波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出于对外星文化的热爱,他们走到了一起。同时,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们萌发了将虚拟人物形象变成现实的念头。
可是要将想法变成现实谈何容易。2011年,王洋和黄波制作了第一个外星人雕塑保罗,这个雕塑高3米,花了3个月的时间。刚刚做成泥稿后,来参观的很多小朋友说“太恐怖”。他们就将雕塑修改为嘴角上扬、大眼睛,配上时装,才显得不那么恐怖了。
去年11月,两人开始制作《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的经典角色——尤达大师。为了将尤达形象立体化,王洋和黄波先进行手绘,总共绘制了50多张手稿,包括身体的各个面,还有骨骼、肌肉、纹理等等。然后,根据这些手稿做出小泥稿,泥稿修改完成后,最后制作真正的尤达大师。最后成型的尤达大师高1.5米,重75公斤,主要材料为玻璃钢和硅胶,头部、胳膊、腿部都能活动。
“制作尤达大师,最大的考验便是形象。因为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角色,做得不像,观众很可能不买账。”王洋说。
一个偶然发现,解决了尤达毛发难题
黄波坦言,雕塑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为了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他们可谓费尽心思。其中,最困难的部分要属尤达的毛发。
在电影中,尤达大师是高智能生物,他的头发比较稀疏,但是还有一种飘逸感。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黄波试过很多种材料,包括人的毛发、牦牛尾巴上的毛,但是都失败了。人的毛发太顺,牦牛的毛发太硬。
“我们寻找制作毛发的材料,难度就像爱迪生找电灯的灯丝材料。”黄波说。
就在王洋和黄波为尤达的毛发发愁时,一个偶然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难题。黄波的一位亲人去世了,参加葬礼的黄波腰里系上了麻绳,他摸着这个麻绳感觉这种材料比较特别。回去后试了试,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
从寻找毛发材料的过程,就可以看得出王洋和黄波花费的心血。为了早日完成尤达雕塑,黄波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2点,有时候还要带着尤达雕塑的躯干回到家里再加工。小区里的很多居民认识黄波,说他天天拿着这么恐怖的东西回家。
在创作的过程中,王洋和黄波也体会到了在临沂做外星人雕塑的苦和乐。苦的是临沂没有人做这种雕塑,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同行可以交流,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乐的是,临沂有很大的批发市场,雕塑需要的材料不难买到,到批发市场淘这些宝贝也是一段奇妙的过程。
下一步想在临沂搞外星文化展
王洋和黄波制作的尤达雕塑非常逼真,被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相中,参加了他们主办的“外星人探秘嘉年华”活动。
回来后,王洋产生了在临沂办外星文化展的念头。他说,展览可以包括雕塑、绘画、真人表演等形式,让更多喜欢外星文化的人加入进来,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黄波也认为,他们做外星人雕塑,其实就是想唤起人们对宇宙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外星人雕塑放在副驾驶座上,然后带着它环游临沂,在每个景点拍照,这得多拉风。或者让外星人雕塑换上我们的衣服,干我们日常做的事情,通过外星人之口阐述生活的意义。”黄波介绍,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现在人们的压力太大,想借外星人这个符号来启发人们,外星人都能知道享受生活,那我们呢?
下一步,王洋和黄波还要继续制作经典外星人形象,像ET和异形皇后等,此外还采用绘画,真人表演等方式,通过努力让临沂的外星文化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