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众筹”在各个领域风生水起,汽车、房子这样的大物件,也开始加入到“凑份子”购买的队伍中来。然而,最近记者调查发现,多家房地产众筹平台的网站显示“无法进行访问”或停止更新。
原本火热的房地产众筹,为何悄然退市?业内人士表示,鉴于目前国内对众筹的相关规范尚处真空,不少平台打着众筹的旗号,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投资者的钱为平台置办房产,而投资者并没有真正享受到物权或产权上的投资回报。投资者更要当心众筹平台卷钱跑路,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愿望是美好的
凑钱买房等升值
随着新一轮房产调控新政落地,买房子的门槛提高了。
“虽然一直在调控,但房价肯定不会跌。”上班族小李最近寻思着与两位好友“众筹”一套房。“几年后,等我有了购房资格,就把这套房变现卖了,那时肯定已经升值了。”
小李说,他和两个朋友瞄准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售价200万元出头,算上税费每人需拿出约70万元。三人约定,如要出售房子,需在购房后的2年到5年期间内,且至少有两个出资人同意才行。
除了像小李这样熟人“凑份子”买房,不少众筹网站也进军房地产业务。在“无忧我房”的网站上,十多个位于朝阳、海淀、门头沟和石景山等地区的普通住宅项目在融资,该平台通过VR技术提前让投资者看到房屋效果,等房屋众筹建好后再进行分红。
然而,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这个起初盛行于科技文创行业融资的“众筹”方式,在房地产行业蔓延扩散,有点“变了味儿”。
薛洪言介绍,目前国内房产众筹大概有三种模式:一是卖房或预售房的营销模式;二是出让商业地产的收益权经营模式;第三则是将原本不可分割的产权,在持股平台上进行分割出让。
比较典型的案例之一,是2015年碧桂园的上海嘉定项目以“一平方米”作为众筹单位,投资者可购买,在楼盘完成后,就拥有了某一套楼房整体或者部分的权益。之后,投资者可选择众筹权利转为产权、直接拥有该套住房,或是委托开发商卖房后转成收益权。
现实是残酷的
房产众筹被叫停
记者近日尝试打开一家房地产众筹平台的官网,页面却显示“无法访问”。而另一家“拼房网”的首页则好久没有更新了,“火热融资”“转让推荐”“成功案例”等内容板块空无一物。
记者看到,该平台最新的项目更新为2016年8月3日发布的“中粮锦云项目出售公告”。页面信息显示,该项目已于2016年7月31日以450万元出售,总收益率预计为20%左右,一到两个月回款,具体以实际回款时间及金额为准。之后,便没有新的房地产众筹项目上线了。
这与近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对房地产众筹企业下发的“最后通牒”不无关系。11月10日,该协会要求,一个月内深圳房地产众筹完成清理整顿。
早在今年4月,该协会就已发布《关于停止开展房地产众筹业务的通知》,全面叫停房地产众筹,要求正在募集的项目立即停止募集并归还投资人资金;已募集完毕的项目,立即下线并不得继续提供任何服务或收取任何费用。任何企业不得通过更改名称、修改资金用途、转为线下筹集等方式变相继续开展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涉及房地产众筹业务的平台将近10家,在6月底左右,几乎所有的平台已终止上新项目。其中,“爱房筹”已将近5个月没有再上新项目,而“拼房网”则表示“暂时不做了”。
风险是很大的
大额投资需谨慎
那么,“凑份子”买房究竟靠谱吗?为何引发相关部门频频出手?
“这几种类型实际上都背离了众筹的本质。”薛洪言认为,“房地产众筹也好,汽车众筹也罢,其实并不靠谱,以低于市场价值的钱筹集一套房或一辆车,在短暂持有几个月后再卖出,通过低买高卖来赚取差价获得收益。有点像之前的1元夺宝,具有一定的博彩性质。”
同时,这种“凑份子”买房的方式也被一些炒房客拿来投机,“蚍蜉撼大树”。在业内人士看来,叫停房地产众筹业务是此前叫停、清查“首付贷”,防止投机性炒房举措的延续。这些房地产众筹平台的项目大多集中在土地资源紧缺、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投资者从短线交易从中获利,哄抬房价,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资者盲目关注收益,并未注意到其中暗藏的风险。
“国内不少投资者急于在短期内获得收益,不少平台推出了7天、15天、1个月这样的短期投资。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注册时同意的协议不少都是债权,而非真正的物权或产权。”盈灿咨询众筹研究员陈挚说。
据我国《物权法》,房屋实行登记制,房屋共有人的信息须全部体现在《房产证》上。如果《房产证》只登记了一个人的名字,那么该房屋就是该人的私有财产,而非共有。
“一个房产证上不可能写100个人的名字,房子最终还是平台的,只是暂时用投资者的钱买到了房产。但投资人对房子几乎没有处置权,而所获收益大多是用后入局人的钱还前面人的钱。”陈挚说,“所以,最终房子卖了多少钱,投资人并不知道。目前也没相关的政策去明确到底该如何操作。平台这些不透明的信息,对投资人来说暗藏风险。”
对此,薛洪言也提醒广大市民,目前做房地产众筹的基本是小平台,投资者要谨防平台卷款跑路的风险,当心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自:XXX(非家在临沂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邮箱:405369119@qq.com